本書介紹了美第奇家族五代人的歷史。包括美第奇家族如何創(chuàng)辦和經(jīng)營銀行業(yè)務,并借此積累了大量財富;天主教會對于高利貸的禁令,如何與美第奇家族產生沖突,并推動了美第奇家族對于藝術的資助和對文藝復興的推動;美第奇家族核心人物科西莫與洛倫佐的詳細生平;以及這個家族從崛起到興盛再到衰落的整個過程。通過宏大的歷史敘事與微觀的家族興衰
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擅生存之道的國家之一。它只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口從一百萬緩慢增長到九百萬就耗費了它八百多年時間。在那段時間里,它在歐洲范圍內獲得了一種政治和文化上的自決權,也通過殖民擴張、海外移民和貿易,在世界各個角落留下了自己的印跡。與更為繁榮的加泰羅尼亞不同,17世紀時,它成功地掙脫了西班牙的統(tǒng)治;與同樣富有生機的
《大哲學家中國100位著名哲學家畫傳》遴選了中國哲學史上100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比如老子、孔子、孟子、莊子、荀子、朱熹、王守仁、王夫之等,用中國國畫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現(xiàn)了哲人的風采、風韻、風骨、風神,有選擇性地還原了哲學家的生活世界,用數(shù)百字篇幅生動描繪哲學家的生平事跡、主要思想、核心命題、影響力和后世的評價。言簡意
《大哲學家:西方100位著名哲學家畫傳》遴選了西方哲學史上100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比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尼采、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用中國國畫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現(xiàn)了哲人的風采、風韻、風骨、風神,有選擇性地還原了哲學家的生活世界,用數(shù)百字篇幅生動描繪哲學家的生平事跡、主要思想、核心命題、影響力和后世的
文化遷變是指同時對一些不同的國家空間及它們的共同要素進行討論。它意在強調往往由于對身份認同的尋求而被忽略的文化交融的不同形式。身份認同自然地掩蓋了文化交融現(xiàn)象,但也正是在文化交融的過程中不同的身份得以產生。本書主要從學術、移民、記憶研究、種族融合、感覺、文學等文化研究領域探討法德之間從18世紀中葉起至現(xiàn)代的文化遷變過程
本書是著名漢學家鐘鳴旦教授(NicolasStandaert)關于十七、十八世紀中歐歷史編纂學和歷史紀年學交流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考察了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體裁的史書綱鑒體史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對西方的中國上古歷史書寫所產生的影響。這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別討論明末清初綱鑒體史著譜系和來華歐
《埃及史》主要以時間為序,記述了遠古時期至亞歷山大征服前夕古代埃及的王朝更迭與王位繼承。全書涉及約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史以及400多位埃及國王,現(xiàn)今留存有114個王名,其中84個可與現(xiàn)代埃及學界發(fā)現(xiàn)并確定的王名做對比。《埃及史》也因此自法國學者商博良(Champollion)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之時便被視為權威性的參考
本書是法國作家克洛德·阿爾諾于2023年出版的最新作品,以十個篇章講述了畢加索與科克托橫跨整個二十世紀的友情。這兩位各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性格迥異:畢加索是慣于保持沉默的天才畫家,而科克托是熱愛社交生活的作家、詩人和電影導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兩人在震動了整個歐洲的巨變中相知相識,開始了他們延綿五十年時間
《老照片》第一五九輯共十六篇文章。故時風物中,《馬繼業(yè)夫婦在喀什噶爾》一文詳細描述了馬繼業(yè)夫婦在喀什噶爾的生活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鮮活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百多年前新疆喀什地區(qū)的民情風物以及種種歷史過往。名人一瞬有五篇文章,分別涉及民國名媛陳絢的交際圈、1958年齊白石遺作展上的名人們、從南泥灣走出的空軍將領陳海林、清末秀才
本書主要敘述了著名雷琴演奏家王華杰(1941—2021)的生平及事跡。王華杰畢生從事雷琴和中國民族音樂事業(yè),曾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雷琴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寧夏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退休前為寧夏歌舞團雷琴獨奏演員。他曾在加拿大舉辦的"亞太藝術節(jié)"和"第二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