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以日記為主要形式的歷史研究資料,真實地記載了20世紀40年代美國飛行員唐納德·W·克爾在中國執(zhí)行任務時被日軍擊落,后被廣東東江縱隊隊員救助的情況。1944年2月11日克爾中尉被敵人飛機擊中負傷跳傘,后被東江縱隊隊員救助,在他們的掩護下,經歷了艱苦的跋涉,終于在3月9日被護送到深圳土洋東江縱隊司令部,順利脫險。
本書基于作者對1931年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料的積累,以抗日戰(zhàn)爭時期第二次國共合作為主線,以大事記的形式敘述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全國抗戰(zhàn)勝利,國共兩黨由內戰(zhàn)到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鞏固和發(fā)展,并最終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全方位展示國共兩黨攜手抗日并為取得勝利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戰(zhàn)國秦漢時期聚落形態(tài)的演變、國家權力在基層社會實現方式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戰(zhàn)國秦漢史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書以戰(zhàn)國秦漢聚落為研究對象,主要利用里耶秦簡、岳麓秦簡和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等簡牘資料以及河南內黃三楊莊遺址、山東棗莊海子遺址和遼寧遼陽三道壕遺址等聚落遺址資料,堅持“長時段”研究,深入探討了聚落形態(tài)演變與地理
軍餉作為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始終受到明政府的重視,對明王朝的財政、軍政乃至其政權的興衰都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本文從介紹衛(wèi)所系統(tǒng)的領導體制、組織編制入手,在考察明代軍額的基礎上,對軍餉的供應、發(fā)放、管理、監(jiān)督及其引發(fā)的社會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的探討,旨在為讀者提供考察歷史的新視角,以更好地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
本書是作者對老領導陳素芝的真情追憶。作者作為陳素芝同志在擔任遼寧省委常委、省總工會主席和副省長期間的秘書,以身邊人的視角,平實的語言,生動記述了陳素芝同志從一名軍工企業(yè)普通女工,一步步成長為新中國成立后遼寧省首位女副省長的傳奇經歷,以親身經歷的往事,至愛親朋的追思,串聯起陳素芝同志非凡人生所呈現的黨性的純真、人格的高尚
本書為作者用10年時間打磨而成,以《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為藍本,結合近年來的最新史學研究,用通俗流暢的文字講述唐朝三百年歷史,共八卷。第七卷為《四禍疊加》,講述從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到宣宗的五朝歷史。中唐時期,唐朝社會形勢嚴峻,危機重重:藩鎮(zhèn)方面,元和削藩的成果付諸東流,新的藩鎮(zhèn)割據一方;宦官方面,宦官集
17—18世紀,當“中國風”吹到歐洲,“中國”便成了歐洲人關注的焦點?鬃蛹叭寮医浀浔灰霘W洲,孔子被稱為“哲學家”,儒學被稱為“哲學”。歐洲人這才發(fā)現,中國人除了有絲、瓷、茶,還有歐洲人所說的那種“哲學”。隨著理性的上升,“哲學”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與神學平起平坐了。不僅如此,“哲學”還賦予國
胡里奧·科塔薩爾終其一生都在經歷一場詩意般的突圍:用幻想構建現實,用行動打破幻想。他的作品如爵士樂般充滿著幻想與即興的成分,就像隨時可能從人嘴里吐出兔子。本書作者跟隨傳主腳步跑遍法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采訪了科塔薩爾的妻子、親友和同事,并實地考察了他創(chuàng)作《跳房子》的房間,結合歷年書信與檔案,探尋他的創(chuàng)作秘籍。本書此前已被
工匠精神是企業(yè)歷經百年而不倒的秘訣,是品牌屹立世界之巔的利器,更是一種生命態(tài)度。其價值在于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本書采用人物介紹、人物成長小故事,人物典型事例記錄等形式,所寫的不止是人物的成長經歷,更有他們不同人生節(jié)點的選擇、思考和感悟。這些人物的精湛技能、創(chuàng)新事跡和他們所體現的
考古,在許多人眼里,神秘而陌生,有如霧里看花。不少人提起考古,浮現在腦海的是與考古風馬牛不相及的《盜墓筆記》《鬼吹燈》等懸疑探險類小說。了解多一些的,大多也止于央視“探索·發(fā)現”頻道等的紀錄片敘事。近年來,網絡上對三星堆遺址等重要考古遺址的解讀也五花八門,更使讀者摸不清門道?脊胚@門學科究竟是干什么的?它又是怎么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