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雙重屬性, 盈利要服從功能發(fā)揮, 金融要把功能性作為第一性,這是中國特色金融價值應有的定位。要校準金融的定位,關鍵在于重塑金融的價值評價體系。本書從問題導向出發(fā), 結合當前我國金融在新發(fā)展階段必要的使命擔當, 回顧了金融發(fā)展與國家興衰的歷史關聯(lián), 在歷史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以功能性為引領的核心要義, 構建完成了以銀行業(yè)為代表的中國特色金融價值評價體系, 并在此基礎上提出 浙銀善標 的實踐探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 在這一歷史方位下, 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血脈和國家競爭力的基石, 其功能定位與價值取向的深刻變革, 不僅關乎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成色, 更直接關系到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和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實現(xiàn)。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 八個堅持 , 系統(tǒng)擘畫了中國金融強國的藍圖, 而如何將這一藍圖轉化為金融體系改革的具體實踐, 急需一套立足中國國情、 遵循金融規(guī)律、 彰顯時代精神的價值評價體系作為行動指南。 《金融定位與價值重塑: 中國特色金融發(fā)展之基》 一書的問世,正是對這一時代命題的深刻回應。本書的理論貢獻, 在于創(chuàng)造性提出 功能性專業(yè)性盈利性 三維評價框架, 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金融價值認知范式的根本性突破;本書的實踐價值, 在于構建了從理論到政策、 從政策到行動的完整閉環(huán)。 隨著 雙循環(huán) 新發(fā)展格局的深化, 金融價值評價體系必將從理論構想轉化為制度實踐。 期待本書提出的評價框架能夠與宏觀審慎管理、 差異化監(jiān)管政策形成合力, 在科技金融、 綠色金融、 普惠金融等重點領域催生更多創(chuàng)新實踐。 更希望這套體系能夠伴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逐步成為新興市場國家金融治理的參考范式,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價值紐帶。 經濟學家、 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黨委副書記 劉元春
陸建強,1965年4月出生,哲學碩士。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財通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現(xiàn)任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兼任浙商總會第二屆理事會副會長、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主席。
緒論/
第一章 時代命題:金融定位與價值重塑/
金融定位偏差是當前金融問題的癥結所在/
重塑金融價值評價是校正金融定位的根本之策/
新階段下中國特色金融價值評價體系的使命擔當/
第二章 歷史邏輯:金融價值的溯源、演變與反思/
金融發(fā)展關乎大國興衰/
西方金融價值觀及其演變/
中國金融價值觀及其演變/
金融價值觀的反思與革新:從西學東漸到中國特色金融價值觀探索/
第三章 重塑邏輯:正確處理好三對關系/
處理好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的關系/
處理好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之間的關系/
處理好股東利益和牌照責任之間的關系/
第四章 核心要義:建立以功能性為引領的三維向度/
功能性堅持盈利要服從功能發(fā)揮導向/
專業(yè)性堅持風險整體觀導向/
盈利性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中獲取合理回報導向/
第五章 指標體系:中國特色金融價值評價體系/構建金融功能性評價指標/
構建金融專業(yè)性評價指標/
構建金融盈利性評價指標/
評價體系與ESG的比較及評述/
評價體系的相關應用建議/
第六章 實踐范式:浙銀善標的應用建構/社會價值視角下崇善揚善的客戶評價體系/
浙銀善標評價體系的建構邏輯/
浙銀善標評價體系的應用場景/
浙銀善標評價體系的實踐案例/
第七章 未來展望:金融強國推進高質量發(fā)展/
校準金融定位,加快金融強國建設/
以金融之力擘畫高質量發(fā)展新征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