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8 元
叢書名:環(huán)境科學本科專業(yè)核心課程教材
當前圖書已被 5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溫東輝 編著
- 出版時間:2025/2/1
- ISBN:9787301358733
- 出 版 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X52
- 頁碼:424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水環(huán)境工程學,是環(huán)境工程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主要內(nèi)容是水質凈化和水污染治理工程的科學原理與技術方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傳統(tǒng)的市政水處理和污水處理工程基礎設施依然發(fā)揮著保護水環(huán)境和公眾健康的重要作用,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水為媒介,現(xiàn)代人類社會系統(tǒng)與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緊密關聯(lián),在“同一健康”理念指導下,本書系統(tǒng)梳理了水環(huán)境及其工程體系的相關知識背景,重點編撰了集中式水處理和污水處理工程的原理與方法,并延伸至流域范圍,介紹了水環(huán)境保護與污染修復工程體系。
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管理、環(huán)境健康等專業(yè)學生的教材,也可作為化學工程、微生物工程等領域科研人員的參考書籍。
溫東輝
----------------------------
溫東輝,北京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長期從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的科研與教育工作。自2010年開設本科專業(yè)必修課“環(huán)境工程學II”,講授水和廢水處理工程原理。歷年教學評估優(yōu)秀,并多次獲得北京大學教學獎勵。
第1章 緒論 ………………………………………………………………………… 001
1.1 水環(huán)境問題的產(chǎn)生 ……………………………………………………… 001
1.2 水環(huán)境工程的出現(xiàn) ……………………………………………………… 002
1.3 水環(huán)境工程的發(fā)展 ……………………………………………………… 004
1.3.1 下水道工程的誕生與發(fā)展 ……………………………………… 005
1.3.2 水處理廠的誕生與發(fā)展 ………………………………………… 008
1.3.3 污水處理廠的誕生與發(fā)展 ……………………………………… 011
1.3.4 污水再生利用的技術發(fā)展 ……………………………………… 014
1.4 水環(huán)境工程學的主要內(nèi)容 ……………………………………………… 017
主要參考資料 …………………………………………………………………… 017
思考題與習題 …………………………………………………………………… 018
第2章 水污染與水體自凈 ………………………………………………………… 019
2.1 水圈及水循環(huán) …………………………………………………………… 019
2.1.1 水圈 ……………………………………………………………… 019
2.1.2 水體、水環(huán)境與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 020
2.1.3 水的自然循環(huán) …………………………………………………… 021
2.1.4 水的社會循環(huán) …………………………………………………… 022
2.2 水污染來源 ……………………………………………………………… 024
2.2.1 自然污染與人為污染 …………………………………………… 024
2.2.2 生活源與產(chǎn)業(yè)源 ………………………………………………… 025
2.2.3 點源與非點源 …………………………………………………… 026
2.3 水污染類型 ……………………………………………………………… 027
2.3.1 物理性污染 ……………………………………………………… 027
2.3.2 化學性污染 ……………………………………………………… 028
2.3.3 生物性污染 ……………………………………………………… 030
2.4 水體自凈作用 …………………………………………………………… 030
2.4.1 水環(huán)境中的物質轉化 …………………………………………… 031
2.4.2 水環(huán)境容量 ……………………………………………………… 031
2.4.3 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遷移 ………………………………………… 032
2.4.4 污染物在水體中的降解 ………………………………………… 034
2.4.5 水體中生物物種和數(shù)量的變化 ………………………………… 039
主要參考資料 …………………………………………………………………… 041
思考題與習題 …………………………………………………………………… 042
第3章 水質標準與處理工程體系………………………………………………… 044
3.1 水質指標 ………………………………………………………………… 044
3.1.1 水質及水質指標 ………………………………………………… 044
3.1.2 水質指標類型 …………………………………………………… 045
3.1.3 環(huán)境工程常用的水質指標 ……………………………………… 046
3.1.4 其他水質指標 …………………………………………………… 059
3.2 水質標準 ………………………………………………………………… 062
3.2.1 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 063
3.2.2 供水水質標準 …………………………………………………… 064
3.2.3 排水水質標準 …………………………………………………… 066
3.3 水和污水處理工程體系 ………………………………………………… 068
3.3.1 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 069
3.3.2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 070
3.3.3 解決廢水問題的基本原則 ……………………………………… 072
3.3.4 水環(huán)境修復工程系統(tǒng) …………………………………………… 073
主要參考資料 …………………………………………………………………… 073
思考題與習題 …………………………………………………………………… 074
第4章 水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 076
4.1 水中粗大顆粒物質的去除 ……………………………………………… 076
4.1.1 篩濾 ……………………………………………………………… 076
4.1.2 沉砂 ……………………………………………………………… 080
4.1.3 離心 ……………………………………………………………… 084
4.2 水中懸浮物質和膠體物質的去除 ……………………………………… 086
4.2.1 沉淀 ……………………………………………………………… 087
4.2.2 混凝 ……………………………………………………………… 105
4.2.3 澄清 ……………………………………………………………… 119
4.2.4 過濾 ……………………………………………………………… 123
4.2.5 氣浮 ……………………………………………………………… 143
4.3 水中溶解物質的去除 …………………………………………………… 152
4.3.1 離子交換 ………………………………………………………… 152
4.3.2 吸附 ……………………………………………………………… 163
4.3.3 膜分離 …………………………………………………………… 180
4.3.4 高級氧化法 ……………………………………………………… 202
4.3.5 其他物化處理方法 ……………………………………………… 242
4.4 水中有害微生物的去除 ………………………………………………… 256
4.4.1 氯消毒 …………………………………………………………… 258
4.4.2 其他消毒方法 …………………………………………………… 263
主要參考資料 …………………………………………………………………… 267
思考題與習題 …………………………………………………………………… 270
第5章 水的生物化學處理方法…………………………………………………… 272
5.1 廢水處理微生物學基礎 ………………………………………………… 272
5.1.1 廢水處理系統(tǒng)中的微生物 ……………………………………… 272
5.1.2 廢水處理中微生物的特性 ……………………………………… 276
5.1.3 微生物生長動力學過程 ………………………………………… 280
5.2 好氧懸浮生長處理技術 ………………………………………………… 283
5.2.1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 285
5.2.2 活性污泥法的動力學模型與工藝參數(shù) ………………………… 289
5.2.3 曝氣原理與方法 ………………………………………………… 294
5.2.4 曝氣池的類型與構造 …………………………………………… 300
5.2.5 活性污泥法的技術革新與工藝發(fā)展 …………………………… 302
5.2.6 活性污泥法的常見故障與對策 ………………………………… 321
5.3 好氧附著生長處理技術 ………………………………………………… 322
5.3.1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 …………………………………………… 322
5.3.2 生物膜法的形式 ………………………………………………… 325
5.3.3 生物濾池 ………………………………………………………… 326
5.3.4 生物接觸氧化法 ………………………………………………… 329
5.3.5 曝氣生物濾池 …………………………………………………… 331
5.3.6 生物流化床 ……………………………………………………… 333
5.4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 335
5.4.1 好氧與厭氧生物處理的比較 …………………………………… 335
5.4.2 有機污染物厭氧生物處理的機理 ……………………………… 337
5.4.3 厭氧生物處理的技術發(fā)展 ……………………………………… 343
5.4.4 糞便與污泥的厭氧消化處理 …………………………………… 344
5.4.5 有機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 ……………………………………… 348
5.5 污水生物脫氮技術 ……………………………………………………… 355
5.5.1 微生物對水中氮污染物的轉化作用 …………………………… 355
5.5.2 氮轉化微生物的基本性質 ……………………………………… 357
5.5.3 污水生物脫氮工藝 ……………………………………………… 363
5.6 污水生物除磷技術 ……………………………………………………… 369
5.6.1 生物除磷原理 …………………………………………………… 370
5.6.2 廢水生物除磷工藝 ……………………………………………… 371
5.6.3 廢水生物脫氮除磷工藝 ………………………………………… 372
主要參考資料 …………………………………………………………………… 375
思考題與習題 …………………………………………………………………… 376
第6章 流域水環(huán)境保護與修復工程 …………………………………………… 378
6.1 點源污染的最終處置工程 ……………………………………………… 379
6.1.1 廢水最終處置途徑與基本原則 ………………………………… 379
6.1.2 廢水排江處置 …………………………………………………… 380
6.1.3 廢水排海處置 …………………………………………………… 381
6.2 非點源污染的控制工程 ………………………………………………… 382
6.2.1 非點源污染的控制原則 ………………………………………… 382
6.2.2 非點源污染控制的環(huán)境工程技術 ……………………………… 383
6.2.3 非點源污染控制的其他工程技術 ……………………………… 397
6.3 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體系 ……………………………………………… 398
6.3.1 水污染綜合治理體系的基本組成 ……………………………… 398
6.3.2 國外流域綜合治理經(jīng)驗 ………………………………………… 399
6.3.3 我國流域綜合治理實踐 ………………………………………… 404
主要參考資料 …………………………………………………………………… 407
思考題與習題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