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錢穆有關中國文化與教育的多篇文章和演講辭。上卷主要包括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東西文化比較、青年與人生觀等內(nèi)容,旨在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宏大精深。下卷主要包含先生對教育制度與師道的宏觀看法,包括大學與中學、革命與國史、民主與建國等。全書寫作時間跨度大,但歷久彌新,是熱愛中國文化者不可錯過之作。
◇史學大家錢穆一生廣涉經(jīng)史子集,著述頗豐,造詣深厚,本書為其經(jīng)典代表作!
◇領略大師對文化教育獨到見解,探索現(xiàn)代教育改革之新路!
◇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東西文化比較、青年與人生觀等角度,體悟中華文化的宏大精深。
◇從大學與中學、革命與國史等角度,集中展現(xiàn)錢穆對教育制度與師道的宏觀看法。
◇全書寫作時間跨度大,但歷久彌新,是熱愛中國文化者不可錯過之作。
◇語言通俗,見解深刻,金句迭出,令人深思,宛如在現(xiàn)場聆聽大師講課一般。
序
昔李塨嘗言:萊陽沈迅上封事,曰:中國嚼筆吮豪之一日,即外夷秣馬厲兵之一日。卒之盜賊蜂起,大命遂傾。天乃以二帝三王相傳之天下,授之塞外。吾每讀其語,未嘗不為之慚且痛。郭嵩燾亦云:自宋以來,盡人能文章,善議論。無論為君子小人,與其有知無知,皆能用其一隅之見,校論短長,攻剖是非。末流之世,恨無知道之君子,正其議而息其辨。覆轍相尋,終以不悟。穆髫齡受書,于晚明知愛亭林,于晚清知愛湘鄉(xiāng)。修學致用,竊仰慕焉。而深味夫李郭二氏之言,未嘗敢輕援筆論當世事。國難以來,逃死后方,遂稍稍破此戒。譬如候蟲之鳴,感于氣變,不能自已。而人亦多嬲以言者。積三四年,薄有篇帙,茲匯其有關文化問題者為上卷,其討論學術趨向者附之。關于教育問題者為下卷,其牽及政風治術者附之。都凡二十篇,聊存一時之意見。而李郭之言,固常自往來于余之胸中也。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六月十八日錢穆識于思親強學之室。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國知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云南大學、江南大學等校。1949年赴香港,參與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錢穆一生廣涉經(jīng)史子集,著述頗豐,造詣深厚。代表作有《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國史大綱》《國史新論》《古史地理論叢》《中國歷史精神》《晚學盲言》《先秦諸子系年》《莊老通辨》等。
錢穆作品精粹序
序
上卷
中國文化與中國青年
中國文化與中國軍人
東西文化之再探討
東西文化學社緣起
東西人生觀之對照
戰(zhàn)后新世界
新時代與新學術
《齊魯學報》創(chuàng)刊號發(fā)刊詞
下卷
改革大學制度議
改革中等教育議
從整個國家教育之革新來談中等教育
革命教育與國史教育
建國三路線
中國民主精神
政治家與政治風度
新原才
病與艾
過渡與開創(chuàng)
現(xiàn)狀與趨勢
變更省區(qū)制度私議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