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真誠——公益思想與實踐的跨文化建構(跨文化中國學叢書)
定 價:75 元
叢書名:跨文化中國學叢書
讀者對象: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讀者
本書是作者陳越光長期從事公益慈善事業(yè)的演講實錄,分為志業(yè)、視野、修為、思想、探索、對話六個篇章。其中不僅有他關于慈善目標宗旨的深入思考,他進行慈善實踐的經驗總結,更有他對慈善思想的理論闡述。讀者從書中可以深刻體會到中國公益慈善工作者的赤誠之心。
以公益為志業(yè)中國公益界的通用語是陳越光先生2019年在中國基金會發(fā)展論壇上提出的。在今天的中國,為什么要投身于公益呢?陳越光先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追問,在追問中深入,他認為,公益對一個社會,某種意義上就像水對于生命一樣,當公益人投身公益之時,除了情懷、倫理和責任的感召之外,還有更深層的召喚。公益可以超越單純的工具性和功利性,而成為與生命熱情、生命追求合而為一的志業(yè)。作為公益界的領軍人物,作者通過自身實踐和對理論的探索,在本書中對公益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
陳越光,1981年畢業(yè)于杭州師范大學中文系,F(xiàn)任中國文化書院院長、中國慈善聯(lián)合會副會長、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西湖大學校董。被聘為教yu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師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員、杭州師范大學客座教授、蘇州大學紅十字國際學院客座教授等。曾任走向未來叢書與雜志副主編,《中國殘疾人》《中國農民》《科技中國》等雜志和《中國市場經濟報》總編輯(主編)。著有《一個有思想的行動者》《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謙卑》《以公益為志業(yè)》等。在參與公益事業(yè)中,被評為中國十大社會推動者社會責任先鋒十大公益人物中國公益人物希望工程30周年突出貢獻者《中國慈善家》2022年度人物2023年度十大華夏公益人物等。
時代(代序)
緒論:公益的起源和目標
第一輯志業(yè):心懷日出
迎接我們心中的日出 1
以公益為志業(yè)
歷史內在的精神是理想主義的
在哪里見證你的真誠?探尋第四世界扶貧國際運動的思想邏輯
百年基金會的愿景:方向與方法,胸懷與情懷
今夜,讓我們仰望星空!
讓智慧穿越欲望的迷障
說自己的心里話,傾聽不同的聲音
偉大是從偉大出發(fā)點的出發(fā)
以自己的腳步所至,走出一個遠方
批判性思維中的建設性理性
致敬·過渡·意義
第二輯視野:文化的疆界
跨文化視野下的慈善文化
為什么中國公益界有責任關注公益理論建設?
在歷史與文化的大視野中展開慈善研究
從我出發(fā)直面問題發(fā)出心聲
為了心中飄過的那片白云
慈善文化的定義和結構層次
中國慈善文化研究與青年學者
科學精神與慈善文化
標注時代新的思想高度
跨文化學在中國:成因與面向兼論湯一介對跨文化研究的三個觀點
法蘭西學院汪德邁中國學獎的意義
第三輯修為:責任與謙卑
責任的三重境界:生存、意義、人性
承當思想的責任
基金會團隊中的責任倫理
謙卑精神的理解與踐行
在困境中尋找經驗在失敗處領略英雄
我的進退之思
微笑的力量
重建斯文五問
迎風走浪從容堅定
第四輯思想:在苦難的海灘上結晶
思想之鹽是在人類苦難的海灘上曬出來的
一種高尚的痛苦
嶄新的世界源自那些創(chuàng)變未來的人們內心的呼喚
在苦難面前不沉默、不沉浸
做社會底線的守道者
那里有熱情動人的沉思
在道德愿景中展開未來
湯一介先生能感動后人嗎?
在思想史中了解思想
第五輯探索:有思想的行動
整體思考人類進步之道
公益與商業(yè),從問題走向問題的深入
善是以蝸牛的速度前進的
面對另一種全球化
中國公益慈善教育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
家族慈善的文化根基和社會價值
全球視野下的本土行動和本土經驗的全球貢獻
洞察時代傳承學術理解人生湯一介當代學人講座首講致辭
時代如天,學術是地,人生為本
歷史:可以在心中復活的過去《八十年代的中國文化書院》自序
第六輯對話:從內心通向內心的小道
新世紀用什么來支撐我們的科學技術對話中科院楊叔子院士
穿越時空的思想之光對話第四世界秘書長白雅簡
期待思想的閃電對話《中國慈善家》畢維尹
給校長最大的治?臻g對話《界面新聞》劉素楠
即知即行,生命的存在不以生命的終結為終止對話《儒風大家》曾繁田
企業(yè)家的終極責任是把社會利益變成企業(yè)的自身利益對話《社會創(chuàng)新家》浮琪琪
附錄一致敬堅韌的力量 賀斌
附錄二格物致知有其人序《陳越光NGO講演集》 徐永光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