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讀物聯(lián)盟IBBY兒童知識圖畫書獎
★德國白烏鴉獎
★希臘國家圖書獎
★EBGE希臘平面設計和插畫獎
★入選博洛尼亞國際繪本插畫原畫展
一本童書是如何誕生的?紙張和油墨又從何而來?出版社是做什么的?作家筆下的文字和畫家繪制的圖畫,怎樣合成一本童書?這其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都有哪些人參與其中?他們?nèi)绾畏止?印刷和裝訂是如何完成的?圖書制作對環(huán)境有什么影響?
在一本童書的生命里,有大自然的無私付出,有很多人的努力工作,翻開書頁,書的生命, 因你而精彩。
本書向我們講述童書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并探討圖書出版與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關系,激發(fā)讀者思考如何才能讓一本書的生命更長久。
1. 從一棵樹到一本書:高濃度知識含量,完整講述圖書制作過程,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包括:紙張、油墨的生產(chǎn),作者、插畫家和出版社,還有印刷和裝訂等步驟,讓讀者了解童書的完整出版與制作過程。
2. 愛閱讀,也愛地球:提出多個環(huán)保議題,培養(yǎng)孩子地球公民意識。如:圖書出版對環(huán)境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么,使用什么樣的紙張和油墨對環(huán)境更友好,等等,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
3. 全彩手繪圖畫,生動還原現(xiàn)實情景,文字編排獨具匠心,難易不同的文字模式,內(nèi)容可淺可深,適合不同年齡的孩子:文字簡短,適合小朋友,也適合忙碌的成年人;文字更長,適合想對制作一本書了解更多的人。
4. 圖書本身具有環(huán)保屬性,傳遞環(huán)保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印刷油墨為通過中國環(huán)境標志認證的環(huán)保型油墨,印刷用紙采用經(jīng)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環(huán)保紙張,可以準確溯源。
5. 配套一線教育工作者撰寫的閱讀指導方案。深度挖掘可討論的話題、可實踐的活動空間,并附送一張紙做一本書活動材料,激發(fā)孩子帶著思考閱讀,帶著創(chuàng)意表達。
帶著思考閱讀,帶著創(chuàng)意表達
《一本童書的誕生》閱讀活動建議
卓倫繪本教育研究院 單 靜
《一本童書的誕生》是兩位希臘作者的匠心之作,不僅適合親子閱讀,也適合教育從業(yè)者閱讀。在簡體中文版引進之前,我就在閱讀課堂上用繁體版講給孩子們聽了。之所以鐘愛這本書,是因為它構(gòu)思巧妙,通過講述孩子們充滿好奇的一本童書的誕生過程,把愛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等低碳環(huán)保理念融入其中,自然而然地就引起了孩子們的共鳴。
這是一本講述書籍誕生的科普書,向我們詳細展示了一本童書從無到有的全過程。這又是一本環(huán)保理念倡導書,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會不知不覺地懂得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能源的重要性。
這還是一本職業(yè)認知書,在書里我們能看到很多職業(yè),如伐木工人、造紙工人、作家、插畫家、出版社編輯、印刷工人等,能夠引發(fā)孩子思考社會職業(yè)的分工與合作,體驗一本書送到我們手中前的不平凡經(jīng)歷,真正領悟一本書的價值,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本書。
在閱讀課堂上,我與孩子們完整共讀了《一本童書的誕生》,并重點從以下方面引領他們觀察與思考,討論與表達。
通過對比閱讀,引入環(huán)保話題
正文的第一個跨頁,講述了書頁來自樹木,有些樹木生長在天然森林里,有些樹木生長在人造林里。我請孩子們仔細觀察左右頁的圖畫,將天然森林和人造林進行對比閱讀。
樹木的品種: 植物多樣性對比品種單一性
樹木的形狀: 大小不一對比整齊劃一
生命開始的方式: 自然播種對比人工育苗
生長的位置: 種子落在哪里樹就長在哪里對比人工移栽到特定的位置
澆灌方式: 雨水澆灌對比人工灌溉
在這里,我引導孩子們思考,在天然森林中,大樹是否能夠落下種子,種子在哪里生根發(fā)芽都不是我們?nèi)祟悰Q定的,可能是一陣風把種子吹走了,可能是小動物把種子帶走了,比如一只鳥吃下了種子,隨著鳥的便便種子落在某個未知的地方,種子要想生長還需要水和適宜的土壤,這一切都需要自然的力量。我和孩子們討論我們該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引導孩子們對大自然懷有敬畏和愛護之心。
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天然森林的生長依靠的是自然的力,森林的破壞很多是由于人類的砍伐。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人的肺生病了,這個人會咳嗽,甚至呼吸困難,而地球的肺生病了,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也會生病,所以在天然森林和人造林之間,我們應該更多地選擇人造林作為造紙的原材料。
但是,人造林需要使用大量地下水來灌溉,這也會對自然生態(tài)造成一定傷害,我請孩子們思考,有沒有更好的造紙原料呢?通過孩子們熟悉的垃圾分類回收廢紙,引出用回收紙來制造再生紙的話題,順勢就翻到了再生紙這一頁。
日常生活里,不再看的書、用完的廢紙,回收之后經(jīng)過粉碎、去除油墨、變成紙漿等一系列工序,最終可以再次成為干凈的紙。除了利用再生紙我們還能做些什么呢?詢問孩子小時候的衣服去了哪里,一步步引導他們思考討論,要愛護圖書,可以把不需要的書送給需要的朋友,增加一本書的循環(huán)利用,讓每一本書的生命更長久。我還和孩子們延伸討論,如果我們說一件物品沒有用了,是它本身沒有用了,還是對于我們自己沒有用了呢?是不是它對于別
人,或者換一個地方,就可以繼續(xù)發(fā)揮作用了呢?
沒有比引發(fā)思考的閱讀更有價值,有效閱讀就是讓孩子帶著思考去閱讀。
四種基礎顏色,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
在翻到介紹油墨的頁面前,先給孩子們整體翻翻這本書,讓他們猜一猜,印出書中這么多的顏色,需要用多少種油墨。孩子們的回答可能會從幾十種到幾百種不等。當你翻開這一頁,孩子們數(shù)一數(shù),發(fā)現(xiàn)只有四種顏色!這時,請你一定要觀察孩子們那不可置信的表情。
在閱讀之后,可以為孩子們提供紅、黃、藍、黑這四種顏色的顏料,并和他們一起嘗試自由地混合出更多的顏色。這樣,在孩子饒有興趣的探索中,我們種下了一顆只要勇于嘗試,你將收獲無限可能的種子。或許教育的意義就是付出一顆相信孩子的心并為之努力,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從我們的相信開始。
還原童書制作過程,展示不同職業(yè)分工
插畫家克斯塔斯馬可波洛斯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色彩,以及極盡還原現(xiàn)實的方式,帶孩子體驗一本童書誕生的整個過程。從伐木工人砍樹到用木材制作紙漿,再用紙漿造紙。有了紙還需要油墨,油墨的制作需要工人進行調(diào)制。有了紙和油墨,印什么內(nèi)容呢?文字作者創(chuàng)作文稿,投稿給出版社,出版社決定出版后,邀請插畫師來創(chuàng)作插畫。畫稿完成后,再由出版社的編輯、設計師、排版制作人員、校對人員等一起工作,最后確認文字和圖畫都準確無誤了才能去印刷,印刷完還要經(jīng)過裝訂、運輸、銷售等環(huán)節(jié),一本書才能最終送到我們手中。
書中插畫非常生動地描繪了各個圖書制作流程和其中工作的人,比如在印刷機上,從左往右看,后一張紙上的畫面是在前一張紙上的疊加,圖畫真實還原了四色套印的印刷過程;一個小小的工人,站在比他高幾倍的大大的造紙機旁,據(jù)插畫家自己介紹,這樣的場景也是按照真實的大小比例去畫的。
插畫不僅增加了書籍的視覺魅力,也使孩子們對童書制作的整個過程了解得更加直觀、準確,同時真切地感受到為了把一本書送到我們面前,有那么多人努力工作,付出心血。
閱讀實踐活動,讓孩子盡情表達
閱讀過程中的思考很重要,閱讀后想法的表達也很重要。表達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可以復述出來,可以和其他人討論,可以畫出來,可以做出來,可以演出來……每種表達都一定有孩子們閃閃發(fā)光的創(chuàng)意在其中。
閱讀《一本童書的誕生》后,我為孩子們設計了以下兩個實踐活動,讓他們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
1. 準備紅、黃、藍、黑四種基礎顏料,請孩子們嘗試混合出自己想要的顏色,并用自己調(diào)出的各種顏色畫出閱讀后想要畫的內(nèi)容。
2. 請孩子用一張A4 紙折疊出6 頁小書,畫出閱讀后讓自己印象最深的內(nèi)容,或造紙,或印刷,或內(nèi)容的創(chuàng)作與編輯,并讓孩子拿著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書講給同伴聽。
請小讀者們用后附的活動材料,沿實線剪開,沿虛線折疊,也創(chuàng)作一本自己的小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