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賽題詳解及點評 2025版 中國力學學會
定 價:79 元
當前圖書已被 3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中國力學學會
- 出版時間:2024/12/1
- ISBN:9787111765929
- 出 版 社: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O3-44
- 頁碼: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
- 開本:16開
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已經(jīng)舉辦了十四屆。從競賽風格來看,前五屆力學競賽只有個人筆試環(huán)節(jié),從第六屆力學競賽開始,增加了團體賽的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了實驗、研究和動手制作的重要性,以考查參賽的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更好地開展這項賽事,也為了使參賽的學生能更好地了解競賽內(nèi)容及其變化,本書匯集了第四至第十四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的試題和答案,并從教師和出題者的角度對試卷的難易程度和特點進行了點評。同時,為了適應力學競賽從單純的筆試發(fā)展到增加動手實踐內(nèi)容的趨勢,書中還介紹了大量的學生動手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體現(xiàn)了力學教學的理念:理論聯(lián)系實際,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
本書的主要特點:一是編者并不是簡單地把原來的賽題歸納結(jié)集(歷次力學競賽的賽題和解答都在賽后由《力學與實踐》雜志刊登),而且還在第三至八屆的賽題后面給出了點評,評議這些題目的難易,是否超出當時力學教學大綱。在附錄中,編者還對賽題(理論力學)根據(jù)難易進行了分級。二是加強了動手和聯(lián)系實際的內(nèi)容。作為附錄,編者還就中央電視臺播出過的有關力學聯(lián)系實際問題和動手能力的比賽進行了紀實介紹。由于高云峰教授是這些比賽的實際指導者,所以由他來寫更為生動、透徹深入。
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已經(jīng)開展三十多年了。讓時光回溯到1986年8月,在呼和浩特市召開的《力學與實踐》編委會會議上,北京大學武際可教授建議組織大學程度的力學競賽,獲一致贊同。時任中國力學學會理事長的鄭哲敏院士聽取了匯報,安排《力學與實踐》編委會(競賽組織委員會)籌辦。1988年首屆“全國青年力學競賽”成功舉辦,至2023年競賽已舉辦了十四屆。競賽從第三屆開始改名為“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以紀念已故著名力學家周培源院士。
從一開始,力學競賽的宗旨就很明確:推動作為基礎課的力學教學,增加學生對力學學科的興趣,活躍教學與學習氛圍,發(fā)現(xiàn)人才,吸引全社會對力學學科的關注與投入。用武際可教授的話說,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是“種子的事業(yè)”。為發(fā)現(xiàn)、選拔和培育優(yōu)秀的力學人才,力學與工程界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的張維院士、鄭哲敏院士、王仁院士、莊逢甘院士、黃克智院士、張涵信院士、李家春院士、程耿東院士、胡海巖院士、劉人懷院士、陳佳洱院士、楊衛(wèi)院士等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協(xié)和多所高校的領導出席了各屆頒獎典禮,并為獲獎選手做了精彩的系列學術報告,有關高校、出版社等單位和錢令希院士個人出資贊助。在北京賽區(qū)歷屆競賽中,中國力學學會當屆理事長鄭哲敏院士、王仁院士、莊逢甘院士、白以龍院士、崔爾杰院士、李家春院士都帶隊看望參賽選手。在其他各。ㄊ校┵悈^(qū),也是由有聲譽的學者帶隊看望參賽選手,如2007年舉辦的第六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程耿東院士、鄭曉靜教授、戴世強教授、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主任洪嘉振教授分別在當?shù)貛ш牽赐藚①愡x手。
蘇東坡詞云:“入淮清洛漸漫漫……”流經(jīng)三十多個春秋,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已經(jīng)從涓涓細流發(fā)展成為奏鳴著大學生的青春旋律、飛濺著年輕學子知識創(chuàng)新浪花的河流。從第一屆12個單位的62人報名參賽,第二屆1389人報名參賽,第三屆1711人報名參賽,第四屆25個。ㄗ灾螀^(qū)、直轄市)81所高校的2752人報名參賽,第五屆30個。ㄗ灾螀^(qū)、直轄市)164所高校的7617人報名參賽,第六屆29個。ㄗ灾螀^(qū)、直轄市)197所高校的9736人報名參賽,第七屆29個。ㄗ灾螀^(qū)、直轄市)214所高校的12089人報名參賽,第八屆29個。ㄗ灾螀^(qū)、直轄市)280所高校的17026人報名參賽,到第九屆30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280余所高校共17338人報名參賽……以后各屆的報名參賽規(guī)模不斷擴大。
朱熹有詩:“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為我國高校力學教學改革注入了一股不息的清泉。它創(chuàng)造了高校、中國力學學會和《力學與實踐》雜志合作辦競賽的新形式:既鋪設了年輕學生通向高水平研究的橋梁,又為國家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的人才輸送提供了通道;既為刊物相關欄目提供了生動活潑的稿源,又為競賽和高校力學教學經(jīng)驗交流提供了交流的平臺。
《力學與實踐》相關欄目刊登的競賽成果已經(jīng)大量為高;A力學教材、教學參考書和課堂教學所引用,成為教學創(chuàng)新的亮點。同時,全國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為年輕一代科學素質(zhì)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2004年第五屆競賽成功舉辦后,根據(jù)我國高等教育形勢發(fā)生的深刻變化,以及黨和政府提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把高等教育的重點放在提高教育質(zhì)量上的戰(zhàn)略決策,中國力學學會決定對競賽進行重大改革,將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申請成為高教司主辦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2006年,高教司批準了這項申請,并決定由高教司委托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中國力學學會和周培源基金會共同舉辦。
2006年12月29日,第五、六屆競賽組委會負責人梅鳳翔教授和蔣持平教授、組委會秘書長劉俊麗副編審在北京理工大學參加了由高教司主辦的全國6個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工作研討會。經(jīng)向競賽領導小組匯報請示后,組委會研究決定:
(1)競賽分為個人賽與團體賽。個人賽內(nèi)容限制在教學計劃為中等學時的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范圍之內(nèi),但不再是分科考題,而是綜合與靈活應用的賽題。團體賽為團隊合作的動手制作與操作的競賽,將其努力打造成高學術含金量的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
(2)競賽周期由四年改為兩年,讓所有大學生都有機會參賽。競賽年與“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年同步,并在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上頒獎。
(3)團體賽冠軍隊學校組織下屆競賽,負責賽題命題且不參賽。這不僅是為了公正,也是為了推動教學交流,促進優(yōu)質(zhì)教學資源的共享和融合。
清華大學主動承擔了第六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新競賽形式的命題工作。競賽非常成功,中央電視臺《異想天開》欄目組為團體賽錄制了一小時的專題節(jié)目,播放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為了辦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高教司的領導做了重要指示,高等學校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對競賽內(nèi)容做了具體規(guī)劃。歷屆競賽組委會負責人有武際可、賈書惠、孫學偉、梅鳳翔、蔣持平、隋永康等教授。歷屆命題組成員有朱照宣、武際可、徐秉業(yè)、殷金生、賈書惠、張行、王敏中、梅鳳翔、孫學偉、黃文彬、
中國力學學會
序
前言
第1章2023年第十四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1.1個人賽試題
1.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1.3團體賽試題
第2章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2.1個人賽試題
2.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2.3團體賽試題
第3章2019年第十二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3.1個人賽試題
3.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3.3團體賽試題
第4章2017年第十一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4.1個人賽試題
4.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4.3團體賽試題
第5章2015年第十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5.1個人賽試題
5.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5.3團體賽試題
第6章2013年第九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6.1個人賽試題
6.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6.3團體賽試題
第7章2011年第八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7.1個人賽試題
7.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7.3個人賽試題點評及出題思路
7.4團體賽試題
7.5團體賽試題分析及點評
7.6團體賽花絮及照片
第8章2009年第七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8.1個人賽試題
8.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8.3個人賽試題點評及出題思路
8.4團體賽試題
8.5團體賽試題分析及點評
8.6團體賽花絮及照片
第9章2007年第六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9.1個人賽試題
9.2個人賽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9.3個人賽試題點評及出題思路
9.4團體賽試題
9.5團體賽試題分析及點評
9.6團體賽花絮及照片
第10章2004年第五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10.1理論力學試題
10.2材料力學試題
10.3理論力學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10.4材料力學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10.5試題點評
第11章2000年第四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
11.1理論力學試題
11.2材料力學試題
11.3理論力學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11.4材料力學試題參考答案及詳細解答
11.5試題點評
附錄
附錄A競賽(理論力學)試卷難度系數(shù)評估
附錄B紙橋過車
附錄C彈簧秤稱大象
附錄D紙船載人
附錄E大師挑戰(zhàn)賽
附錄F手機吊冰箱
附錄G逆行風車
掃碼查看更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