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校主動建好用好網絡平臺,結合學校實際,因校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網絡思政工作機制、豐富網絡內容供給、創(chuàng)作網絡文化產品,在網絡黨建、網絡文化建設、易班校本化、新媒體傳播、網絡文明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設方法和具有推廣價值的建設成果。
為推動各高校交流網絡思政工作經驗,編者將四川部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典型案例匯編成集。
《四川高校網絡思政優(yōu)秀工作案例》既是四川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在互聯網時代的探索思考,也是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總結。
當代大學生與互聯網互動長大,是網絡的新生代和原住民,其思想觀念、行為方式深受互聯網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薄耙\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鼻嗄陮W生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應該開展到哪里。移動互聯網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網絡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重大變量”,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2012年,西華大學作為“易班”全國推廣的首所試點高校啟動“易班”建設,在全國發(fā)揮了引領示范作用。2015年,“四川省教育廳易班建設與發(fā)展中心”設在西華大學,按照“教育廳主導、省中心主建、高校主體”的模式形成了全省高校依托易班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格局。2018年,教育部思政司委托西華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共建“四川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在推進網絡思政研究、探索網絡文化評價、組織網絡文化活動等方面積極作為,致力于打造四川高校網絡思政工作的咨詢智庫、研究基地、交流平臺和數據中心。2019年,四川教育系統(tǒng)通訊站設在西華大學,進一步整合全省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力量,推動四川高校網絡思想教育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共建共享。
四川高校主動建好用好網絡平臺,結合學校實際,因校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網絡思政工作機制、豐富網絡內容供給、創(chuàng)作網絡文化產品,在網絡黨建、網絡文化建設、易班校本化、新媒體傳播、網絡文明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設方法和具有推廣價值的建設成果。
為推動各高校交流網絡思政工作經驗,編者將四川部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典型案例匯編成集。這本書既是四川高校思政工作隊伍在互聯網時代的探索思考,也是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總結。
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新型應用層出不窮,青年學生的認知心理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優(yōu)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用互聯網思維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以學生成長需求為中心,堅持用戶至上,整合教育資源,適應智能化、即時性、互動性的發(fā)展趨勢,增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成為擺在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希望這本書能為廣大思政工作者提供借鑒,愿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做越好。
網絡黨建
匯聚易班“微”力量實現黨建“大”夢想
“大川之翼”為黨建育人插上“翅膀”
“川師先鋒”App讓黨員教育“觸手可及”
基于易班平臺的黨員教育管理實踐創(chuàng)新
建設新媒體黨員教育陣地構建網絡思政工作新格局
運用“微黨課”加強大學生黨性教育
指尖微黨課讓思政教育潮起來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大數據的“四精型”學生工作模式探索與實踐
“一強化三突出四融合六平臺”網絡育人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打造“網上共青團12345融媒體工作模式”強化青年學生思想引領
民族高校網絡育人實踐探索
落實立德樹人打造高質量研究生導師隊伍
掌握“化”語主導權引領“微”動易風尚
實施“三個鏈接”“三個轉化”扎實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利用釘釘平臺創(chuàng)新思政工作模式
推進“網絡文化正能量精品工程”落實網絡思政教育內容建設
網事如風化育師魂
構建“微”平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網絡思政工作探索
網絡文化工作室建設
“壹麥”網絡文化工作室:一脈相承只為初心
“周濤網絡名師”工作室:構建線上線下同心圓
玉見輔導員工作室:新媒體時代與學生美好遇見
楊茂網絡名師工作室:網絡“星”力量,青春新主張
“星網e路”輔導員工作室:星網筑夢,惟醫(yī)伴行
“老馬迷圖”工作室:打造新時代網絡育人共同體
聆聽心坊輔導員工作室:聆聽“心”聲音,在線話“心”語
……
易班建設
新媒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