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踟躇 古典與現(xiàn)代之間的渡引者 李渝短篇小說精選集
定 價:58 元
十三則短篇,底色為苦難,浮現(xiàn)的卻是河與黃昏。李渝筆下的暮色降落,是騷動將至的預告;江水流轉,是歷史與記憶的即將重現(xiàn)。種種血淚傷痛,她用藝術史學者的目光,化喧嘩為蕭索,呈現(xiàn)出清淡悠遠的畫面。
串聯(lián)起無數(shù)幅畫面的,則是李渝以小說家身份提出的多重渡引技巧。視角延長,時空切換,故事輾轉而來;那些歷經苦難的臉孔亦隨之變換,是軍官、間諜,也是畫師、歌唱家,并在紛亂流離中,尋求救贖的可能。
☆ 王德威曾與臺灣麥田出版社合作編選華語書系當代小說家,推出駱以軍、黃錦樹等作者。同樣源自此書系的《夏日踟躇》,收錄數(shù)篇被許多論者認為和白先勇《臺北人》并立的溫州街的故事,也有時報文學獎作品《江行初雪》,是一部李渝的短篇精選集。
☆ 李渝師從美國學者高居翰,研究藝術史,將中國傳統(tǒng)繪畫融入文學創(chuàng)作,讓古典與現(xiàn)代這兩種要素在她筆下獲得渡引,進而新生;李渝也因此成功地從現(xiàn)代主義創(chuàng)作者之林脫穎而出,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重鎮(zhèn)。
☆ 深受魯迅、沈從文影響的李渝,將藝術與歷史結合,黃昏光影、江河暗流,對照著知識分子的落難遷徙、尋常百姓的痛楚創(chuàng)傷。視覺意象綿密的文字同時蘊含深層的歷史文本,呈現(xiàn)學者鄭穎所述的,在近乎山水畫的靜謐遠景下,看見暗藏其中的歷史輪回卻無聲的暴力與卑微。
李渝(19442014),生于重慶。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士、博士。曾任教于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駐校作家、臺灣大學白先勇文學講座客座教授。
1983 年獲時報文學獎甄選小說首獎,2014 年獲金鼎獎圖書類出版獎文學圖書獎并入圍臺北書展大獎小說類。
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xiāng)岸》《夏日踟躇》《賢明時代》《九重葛與美少年》、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小說與藝術評論《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行動中的藝術家》《拾花入夢記》、畫家評傳《任伯年》,并有譯作《現(xiàn)代畫是什么?》《中國繪畫史》。
1 序 論 無岸之河的渡引者李渝的小說美學
31 號 手
43 無岸之河
89 踟躇之谷
113 尋找新娘
129 尋找新娘(二寫)
145 江行初雪
175 當海洋接觸城市
191 八杰公司
221 夜煦一個愛情故事
259 夜 琴
291 菩提樹
321 朵 云
341 夏日 一街的木棉花
351 李渝創(chuàng)作·評論·翻譯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