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神話中,腓尼基公主歐羅巴是亞細亞的女兒,她被天神宙斯化成一條公牛誘拐到對面的大陸,后來成為了歐洲的母親。那么,在歷史上,“歐羅巴”與“亞細亞”有何密切的關系?“她”的誕生真的與“亞細亞”有關嗎?
目前,國際學術界正在經(jīng)歷一次“全球化轉向”,“全球藝術史”(Global Art History)或“世界藝術史”(World Art History)的熱潮正在興起。但是,迄今為止的各種研究,均未能充分、真實、公正地反映和評價在建構人類文化和命運共同體上面,東、西方文化和藝術彼此所起的歷史作用。為了恢復歷史的真相,一系列建立在實物研究和方法論創(chuàng)新之上的深刻的跨文化研究,已成為必須。
本書以中國漢唐、宋元、明清和現(xiàn)當代四個著名的“混交時代”作為敘述框架,以歐亞大陸波瀾壯闊的文化交流作為背景,以案例研究和方法論創(chuàng)新為路徑和鵠的,通過十七位作者的十六篇研究文章,嘗試講述一系列從中國出發(fā)、具有世界視野的跨文化藝術史的故事。
李軍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跨文化藝術史學者。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 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藝術學理論學 科評議組成員。曾任巴黎第一大學、法國國家遺產(chǎn)學院、哈佛大學藝術史系高訪 學者,哈佛大學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客 座教授。 已出版專著《跨文化的藝術史:圖像及其重影》(2020)《可視的藝術史:從教 堂到博物館》(2016)《穿越理論與歷史:李軍自選集》(2012)《出生前的躊 躇:卡夫卡新解》(2011)《希臘藝術與希臘精神》(2003)《家的寓言:當代 文藝的身份與性別》(1996)、合著《八日談——我們能摸準藝術的脈搏嗎?》 (2020),譯著《拉斐爾的異象靈見》(2014)《宗教藝術論》(1992),擔任 《跨文化美術史年鑒》(2019-)《眼睛與心靈:藝術史新視野譯叢》(2013-) 主編、大型國際展覽“在最遙遠的地方尋找故鄉(xiāng)——13-16 世紀中國與意大利的 跨文化交流”(2018,湖南省博物館;同名圖錄,2018,商務印書館)“無問西 東:從絲綢之路到文藝復興”(2018,中國國家博物館;同名圖錄,2018,北京 時代華文出版社)總策展人。獲第七、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 社會科學)三等獎(2015)、一等獎(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