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李凇關于中國藝術史的演講集。全書以視覺材料為核心,以圖說的方式討論了中國藝術史上的若干論題,既展示圖像的特殊來源、結(jié)構(gòu)和“原境”(context),又形成自己獨特的闡釋與講述,是一本高屋建瓴又細致入微的藝術史專著。
李凇,本名李松,湖北荊州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美術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先后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獲博士學位。曾任教于西安美術學院,2003年調(diào)到北京大學。
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唐美術史,佛教美術史,道教美術史。主要著作有《長安藝術與宗教文明》、《論漢代藝術中的西王母圖像》、《遠古至先秦繪畫史》、《陜西古代佛教美術》等。2009年獲首屆“中國美術獎-理論評論獎”(國家**美術獎項);2002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學術(著作)獎”(一等獎);2001年獲江蘇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1999年獲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首屆“美術學論文獎”一等獎;2006年度北京大學教師獎;2004-2005年度北京大學教學優(yōu)秀獎。
第一輯 專題講座與會議專題發(fā)言實錄
形式的深意——再讀《重屏會棋圖》
讀圖的分歧——唐代韓混《五牛圖》與其父韓休墓室壁畫解讀
藝術的判斷與考古的鑒析——解讀《八十七神仙卷》和《朝元仙仗圖》
“一般圖像”——從永樂宮壁畫終南山說起
山西寺觀壁畫:跨宗教的視覺文化檔案
永樂宮壁畫及其展覽的籌備
絲綢之路:中外美術交流之道
中國吉祥圖像及其“文—圖—語音”對應關系
從藝術史開始重新認識中國——姜干王子云與敦煌的思考
第二輯 會議發(fā)言
“藝術”“史”還是“解釋”——藝術史研究的三個維度
研究者的隱形與現(xiàn)形
真實的歷史與藝術史的真實
中國美術史在20世紀的建構(gòu)與寫作
中國畫是一個多元的概念
大家都是黌門客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