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勛為中國二十世紀著名詞學家。與夏敬觀、劉毓盤、吳梅、王易、汪東、顧隨、任訥、陳匪石、劉永濟、蔡楨、俞平伯、夏承燾、唐圭璋、龍榆生、詹安泰、趙萬里等并為朱、況一脈!奥馐摇笔橇簡孜挥诒本┠祥L街的書齋名,《曼殊室隨筆》是梁啟勛1926年至1946年間的讀書隨筆,全書分為詞論、曲論、宗論、史論、雜論五卷,內(nèi)容橫跨詞學、曲學、史學、哲學、心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民俗學等領域,兼及晚清掌故與民國趣聞,行文活潑不羈,警句迭出。梁啟勛學貫中西,書中時常融匯傳統(tǒng)儒釋道學說與西方思想觀念,展現(xiàn)出深刻的哲學思辨精神。此次出版,據(jù)上海書店《民國叢書》影印1948年上海中正書局排印本標點整理。
適讀人群 :古典文學、詞學愛好者;民國文化研究者、愛好者 ˙梁啟超親弟梁啟勛的私人讀書筆記
˙詞學、曲學、史學、哲學、心理學、天文學、生物學、民俗學……跟隨民國才子縱橫文史,學兼中西
˙晚清掌故、民國趣聞,行文活潑,警句迭出
˙民國史、詞曲研究、愛好者不容錯過
梁啟勛(1876-1965),字仲策,號曼殊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幼年就家學,1893年入康有為萬木草堂,1895年進京,結(jié)識夏曾佑、譚嗣同等人。1896年赴上海,任《時務報》編輯。1902年就讀于震旦學院(現(xiàn)復旦大學前身),1903年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經(jīng)濟學,畢業(yè)后到日本任《新民叢報》《國風報》編輯。
辛亥革命后歸國,1912年任《庸言》雜志撰述,翌年任《大中華》雜志撰述。1914年,他任北京中國銀行監(jiān)理官,又任幣制局參事。1926年任司法儲才館總務長兼會計。1932年2月,赴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任講師,后又于北京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任教。
1951年,梁啟勛與章士釗、康同璧、齊白石等28位各界著名人士一起,成為中央文史館首批館員。此外,他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梁啟勛是梁啟超的長弟,兩人為一母所生。他前半生基本追隨長兄,各項活動大都受其領導或提攜。辛亥革命后,他隨兄回國,代為會客、出納、管理寓中諸務,成為任公的大管家和得力助手。1913年,梁啟超準備競爭責任內(nèi)閣,梁啟勛以政爭險惡,苦諫長兄定居天津。1914年11月北京南長街54號寓所院建成,他專門留出10間房供兄長居住。1924年,任公夫人李蕙仙逝世,梁啟勛操辦喪事,山居兩月,壙內(nèi)“一磚一石,都經(jīng)過目”。2012年10月,一批與梁啟超和梁啟勛有關的文物檔案公諸于眾,共有梁啟超信札241通,其中梁啟超致梁啟勛書有226通,可見兄弟感情之深。
梁啟勛積極參與近代政治與社會活動。早期參與《時務報》《新民叢報》活動,為維新與革命活動張目。戊戌變法失敗,梁啟勛組織掩護康、梁等家屬逃離,后被戲稱“家屬隊長”。上海電報局總辦經(jīng)元善(蓮珊)與蔡元培等聯(lián)名反對慈禧改立大阿哥,在澳門被捕。為營救經(jīng)元善,梁啟勛曾在澳門法庭為其作證。留美期間,他協(xié)助康有為處理保皇會經(jīng)濟事務。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梁啟勛曾贈金千元給被捕學生。其二子三女全部參加革命。在梁啟勛的支持下,解放戰(zhàn)爭后期,南長街寓所轉(zhuǎn)移大量進步人士到解放區(qū)。1948年冬,北京圍城,也做過一點地下工作。但梁氏以為“卑不足道”。
梁啟勛的存世著作,涉及多個領域。有經(jīng)濟類文章,如《中央銀行制度概說》《梁啟勛擬對于整理輔幣之意見書》;有回憶性文章,如《“萬木草堂”回憶》;還譯有《血史》《世界近代史》《社會心理之分析》。有詞集《海波詞》傳世。梁啟勛的中國文學研究——尤其是詞曲研究的專著,最能體現(xiàn)其學術水準,代表性專著主要包括《曼殊室隨筆》《稼軒詞疏證》《詞學》《詞學銓衡》《中國韻文概論》。
《曼殊室隨筆》是梁啟勛1926年至1946年的讀書隨筆。“曼殊室”是梁啟勛書房名,吳德瀟(小村)光緒丙申年(1896)冬以隸書題寫!奥狻笔欠鸾淘~語,意為“妙吉祥”。該書分為《詞論》《曲論》《宗論》《史論》《雜論》五部分.內(nèi)容涵蓋文、史、哲領域以及語言、教育、建筑、地理環(huán)境、心理學、生物學諸多方面。其中《詞論》《曲論》主要涉及文藝部分,內(nèi)容包括作品整理、欣賞、創(chuàng)作、研究心得、文人軼事等,既有對故事的勾稽,也有理論的闡發(fā)。詞、曲是其記述重點,對詞曲的韻、調(diào)與發(fā)展軌跡著力較多。《宗論》除對清、民社會評論外,主要涉及考證、評價、感想等!妒氛摗范酁闅v史事實的勾稽、連綴、排比與評論。《雜論》則為文、史、哲三科的綜合。此外,還記載了梁啟勛的經(jīng)歷與時局觀感,他與民國一些聞人的交往,對民國歷史、文學研究均有一定價值。
梁啟勛(1876—1965),字仲策,廣東新會人。中國二十世紀著名詞學家,梁啟超之弟。1893年入廣州萬木草堂,從學于康有為。1896年在上!稌r務報》擔任譯稿工作。1902年入上海震旦學院(今復旦大學),后赴美國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經(jīng)濟學。畢業(yè)后返國,先后任中國銀行駐京監(jiān)理官、青島大學教授、交通大學及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訓育主任。1951年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著有《詞學》、《詞學銓衡》、《中國韻文概論》、《稼軒詞疏證》、《曼殊室隨筆》、《海波詞》等。譯有《社會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
段雙喜,1974年生,江西都昌人,研究館員。2007年復旦大學畢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F(xiàn)任職于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致力于唐五代詩歌和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研究,先后出版學術專著2部,并于《文學遺產(chǎn)》《中國圖書館學報》等雜志刊發(fā)學術論文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