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公債政策進行專題研究,包括革命根據地公債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的微觀梳理;根據地公債發(fā)行、動員、流通、使用和償還政策內容的的宏觀分析;公債政策特征、意義和影響的全方位探討。在此基礎上,總結其歷史經驗教訓,為我國當前公債、財政政策的完善提供啟示和借鑒。
劉曉泉,男,1974年8月生,歷史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江西財經大學中青年骨干教師,江西省現(xiàn)代中國學會秘書長,江西省中共黨史研究會常務理事。2003、2008年分別獲湖南師范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碩士、博士學位。2014年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出站。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經濟史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公債政策研究”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近代中國地方公債發(fā)行制度研究”1項、其他省部級項目“近代江西公債研究”等2項,出版《近代中國內國公債發(fā)行研究》等專著2部,在《當代中國史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30余篇,獲江西省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等省級教學科研獎勵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