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詩經》導讀 《詩經》是我國*部詩歌總集,記錄了中華民族童年時期的生活圖景,也抒寫了先民生動感人的情感脈絡。 本書概述了《詩經》中詩歌產生的時間、地點、時代背景和作者群體,對風、雅、頌所代表的不同內容的詩歌進行分析,揭示了賦、比、興三種表現形式的特色,在基礎上總結了《詩經》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詩經》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流傳產生不同的理解和影響,先秦時孔子編《詩》,使得《詩經》得以從上層流傳到民間,漢、唐、宋以來《詩經》作為儒家經典的地位不斷鞏固,經學層面的解讀成為主流,但也不乏其他的聲音。隨著封建統(tǒng)治逐漸衰落,明清以來的《詩經》接受變得更加多元化。 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出《詩經》解讀的不同特點之外,歷史上名人讀《詩經》也對其流傳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包括孔子、朱熹、胡適、聞一多、朱自清、郭沫若等。當代人讀《詩經》,更吸引他們的是包羅萬象的先民生活、千姿百態(tài)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的修辭特色,并賞析具有代表性的婚戀詩、農事詩、戰(zhàn)爭詩和諷刺詩。 從而全方位地領略《詩經》這部偉大文學作品跨越時空的魅力。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