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對生產率問題進行了總體概括,指出改革開放之前由于全要素生產率低和勞均資本少,勞動生產率較低,改革開放之后,勞動生產率在低起點上快速增長;分析了從單要素生產率到全要素生產率的演進路徑,并對三個生產率的內在關系進行了詳細介紹。其次,具體分析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一是對勞動生產率的、總量特征、產業(yè)特征、地區(qū)特征及所有制特征進行了分析;對勞動生產率及其來源——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均資本進行了國別比較。二是分析了資本生產率的變動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從中國與世界其他經濟的比較中發(fā)現,中國資本生產率總體偏低。三是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決定因素及其增長機制進行跨國比較。通過從勞動生產率到全要素生產率再到全要素生產率的決定因素的層層深入,從比較中找差距、找問題、找原因、找規(guī)律,進而提出對策。最后通過兩個具體案例、兩份調研報告分別就新興產業(yè)創(chuàng)投計劃對企業(yè)生產率的影響、蘇州勞動生產率研究、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持續(xù)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基礎好困難多新動力正在形成等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做到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
前 言
對資本生產率的處理。資本生產率一般會隨著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呈現總體下行趨勢,下行速度與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和具體國情有關。資本生產率下降幅度和節(jié)奏是否合理必須結合全要素生產率變動來判斷,資本生產率只能間接反映資本的生產效率,這也是國內外學者對資本生產率研究極少的重要原因。
資本生產率、勞動生產率都決定于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均資本這兩個因素,而勞動生產率恒等于勞均收入,決定人均收入水平,是一個與經濟體特別是發(fā)展中經濟體的國民收入水平最密切相關的生產率指標。相對資本生產率,勞動生產率更具綜合性,更直接地決定國民福利水平。本書將從勞動生產率的角度對全要素生產率展開研究,對資本生產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遍規(guī)律、我國的變動特征、國際比較等方面。
框架與結構。分別分析三個生產率——勞動生產率、資本生產率、全要素生產率的現狀和變化特征,對勞動生產率及其來源——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均資本進行國別比較,再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決定因素及其增長機制進行跨國比較,通過從勞動生產率到全要素生產率再到全要素生產率的決定因素的層層深入,從比較中找差距、找問題、找原因、找規(guī)律,進而提出對策。
研究結論。一是與世界樣本經濟體和與我們正在追趕的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全要素生產率較低,勞均資本更低,我國與G7國家勞均資本的差距是全要素生產率差距的1.6倍。二是依據世界樣本經濟體的經驗數據估算,未來全要素生產率相對勞均資本對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趨于提高。據估計,2016~2030年,我國與技術前沿國家(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相對水平的差距每縮小0.01,勞動生產率能夠比較穩(wěn)定地提高0.3%左右,而勞均資本每增加1%,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幅度從0.25%左右下降至0.10%左右。三是對應到2020年、2030年全要素生產率水平的預期目標,技術創(chuàng)新、人力資本自始至終對全要素生產率有顯著影響,而制度體系、治理能力在2020年前對......
張長春,國家發(fā)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博士生導師,世界銀行項目專家,國家開發(fā)銀行特聘專家。長期從事投融資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研究,長期參與國家投融資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等方面的文件起草、政策咨詢和政策解讀工作。著有《穩(wěn)定與增長》《政府投資的管理體制》《投資調控的若干問題研究》《調整優(yōu)化投資結構研究》等多部專著。
徐文舸,國家發(fā)改委投資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杜月,國家發(fā)改委投資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第一章 總論:提高生產率對策/001
一 以勞動生產率展開研究的理論與現實邏輯/001
二 改革開放后我國勞動生產率在低起點上持續(xù)快速增長/004
三 我國勞動生產率低的原因是全要素生產率低和勞均資本少/012
四 未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將更加依賴全要素生產率/024
五 未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動力和增長機制會有明顯變化/026
六 通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勞動生產率/033
第二章 生產率理論進展及生產率的內在關聯性/042
一 從單要素生產率到全要素生產率/042
二 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出與研究進展/045
三 三個生產率的內在關系/053
第三章 我國勞動生產率變動及結構特征/059
一 勞動生產率的總量特征/060
二 勞動生產率的產業(yè)特征/064
三 勞動生產率的地區(qū)特征/070
四 勞動生產率的所有制特征/091
五 結論與建議/104
第四章 我國資本生產率變動特征及影響因素/108
一 資本生產率概念解析/108
二 資本生產率的國際比較/113
三 全國資本生產率估算及分解/117
四 有關我國資本生產率變化的幾點認識/123
五 結論和建議/133
第五章 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及影響因素/142
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142
二 資本和勞動力增長/143
三 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146
四 可變要素彈性法計算TFP/148
五 全要素生產率影響因素分析/154
第六章 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的國別比較/164
一 引言/164
二 勞動生產率的跨國比較/167
三 勞動生產率的決定因素/176
四 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181
五 結論與建議/192
第七章 案例研究一:新興產業(yè)創(chuàng)投計劃對企業(yè)生產率的影響202
一 引言/202
二 文獻綜述/204
三 實證研究/209
四 案例分析/214
第八章 案例研究二:蘇州勞動生產率研究/222
一 蘇州勞動生產率變動的基本特征/222
二 蘇州勞動生產率的相對位置/229
三 蘇州勞動生產率的未來變化路徑/233
四 蘇州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對策措施/254
附錄 文獻綜述:生產率的提出與研究進展/262
調研報告一 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持續(xù)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魯鄂陜三地調研報告/284
調研報告二 基礎好困難多,新動力正在形成
——對蘇州市勞動生產率的調研報告/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