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祖宗型神話: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源流與敘事類型研究》運用原型理論、文化人類學、歷史還原等多種觀念和方法,對中國夏商周人創(chuàng)世神話原初形態(tài)進行復原性重構,對其發(fā)展演變源流進行清理,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敘事類型的特征。
《世界祖宗型神話: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源流與敘事類型研究》研究證明,現今所見鯀禹啟傳說,原本是夏人創(chuàng)世神話;以舜為核心的傳說,原本是商人帝俊為核心的創(chuàng)世神話。它們在后世流傳過程中被歷史化、倫理化、碎片化了。對夏商創(chuàng)世神話進行復原性重構,將發(fā)現它們獨具特色,總體上屬于世界祖宗型創(chuàng)世神話(或日祖宗創(chuàng)世型神話)類型。這種創(chuàng)世神話類型的特征是,創(chuàng)世神與祖宗神合二為一,他們既不單是人也不單是神,而是神人或人神。他們與后代的生殖關系中,暗含了世界的創(chuàng)造過程和程序。
《世界祖宗型神話: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源流與敘事類型研究》研究還證明,后出的楚帛書創(chuàng)世神話與盤古創(chuàng)世神話,盡管都不具有原生性,但其本身構成或在流傳過程中,都具有世界祖宗型神話的類型特征。
《世界祖宗型神話: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源流與敘事類型研究》研究證明,大英百科全書歸納的人類五種創(chuàng)世神話類型,不能準確概括中國古代創(chuàng)世神話類型的特征,因此,有必要進行補充修正。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類型的這種特殊性,與中國古代社會源遠流長的祖宗崇拜心理和文化有內在關聯。
19世紀中期,文化人類學作為一門學科還處在萌芽階段時,馬克思研究人類生產方式的變遷,曾經針對亞洲的特殊情況,提示“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存在。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雖然沒有來過亞洲,卻把亞洲的生產方式問題作為懸而待解的學術難題留給后學,希望從亞洲社會的特殊性中,反觀從西方社會演進中得出的發(fā)展模式是否具有人類普遍性。20世紀后期,文化人類學獲得長足發(fā)展后,早期人類學尋找普世性進化模式的做法遭到質疑,相當多的人類學家轉向對單個的族群文化之特殊性研究。美籍華裔人類學家張光直專研中華文明的起源,他特別期望通過中國道路的形成研究,發(fā)現不同于西方社會科學一般結論的特異所在,從而為世界學術提供獨到的洞見,并且做出中國經驗式的貢獻。張光直預言說,中國文明的特性決定了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將給世界學術帶來改變。
20世紀90年代,在改革開放后終于打破封閉狀態(tài)的國內的人文學者,讀到人類學家張光直從海外發(fā)出的這一預言時,既感到鼓舞,又體會到未來的責任和努力方向。就中國人文學界的神話學研究而言,如果說整個20世紀基本上是移植和模仿西方神話學的世紀,那么進入21世紀,情況正在悄然發(fā)生改變,本土文化自覺的浪潮,借助于人類學知識范式的再啟蒙作用,給研究者帶來觀念上和對象上推陳出新的重要契機。
中國神話學知識創(chuàng)新的表現之一,是以中國文化內部多樣性的認識為出發(fā)點,重新審視中國神話存在形態(tài)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不再一味地遵從20世紀初以來的模式化做法,從漢文典籍中去搜尋相當于古希臘羅馬神話那樣的敘事故事。多族群、多民族、多地域特征的活態(tài)口傳神話,需要得到和漢文典籍神話同樣重要的地位,得到同樣廣泛和深入的認識。表現之二,是從援西套中的“中國神話”觀念,轉向充分考慮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性的“神話中國”觀念。神話式的感知和思維方式,天人合一即神人合一式的宇宙觀念系統(tǒng),如何自古及今地支配著國人的精神生活,催生出一代又一代的官方與民間互動的造神運動。從根源上考察“神話中國”現象的成因,則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中華文明探源的神話學研究”(2009-2012)等項目的完成,提示出漢字產生以前的非文字符號所表達的神話信仰和玉石崇拜觀念,找出華夏傳統(tǒng)核心價值觀(化干戈為玉帛)的史前原型。表現之三,是神話研究走出現代性學科劃分格局中的文學一科,成為創(chuàng)新貫通文、史、哲、政治、宗教、藝術、民俗等最具有學術聚焦效應的研究熱點,催生出“神話哲學”、“神話歷史”、“神話地理”、“神話天文”、“神話禮儀”、“神話表演”、“口傳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諸多新研究視角與研究領域。2013年3月由海峽兩岸官方組織的山西解州關公祖廟圣像到全臺灣巡游活動,在共享“中國夢”的語境下,形成“神話中國”的當代新景觀。由此引發(fā)的學術新問題是,為什么西方文明的神廟(如雅典娜神廟、宙斯神廟等)供奉的都是天界神祗,而且如今都已失去神圣性,成為游覽觀光的景點,而中國的神廟供奉的多是地上的人杰(從孔圣人到關老爺),至今依然香火不斷,受到民眾的廣泛祭拜呢?此類根本性的差異,又能否成為“神話中國”說的有力佐證,讓人們明白,神話在中國,不只是文學性的故事,更多的是神話信仰、宇宙觀和人生觀?
張開焱,湖北武漢市新洲區(qū)人,1955年9月6日生。1978年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學院黃石分院中文系(今湖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并留系任教。1980年以后,先后進入上海師范大學、湖北大學與湖北師院合辦的古典文學研究生班、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等單位進修和做訪問學者。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2叭1年被湖北省政府審定為二級教授。1996年起,先后擔任湖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文科組組長、副組長,湖北師范大學文藝學和中國語言文學省級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帶頭人。2015年8月入職廈門大學嘉庚學院,擔任漢語言文學學科帶頭人、福建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兩岸語言應用與敘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6年以來,先后獲得和擔任的校外主要榮譽和學術身份有——
湖北省首批高?缡兰o中青年學術帶頭人、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教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中心《文藝理論文摘》學術編委、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敘事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湖北省文藝學學會副會長。
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及省教育廳基金項目10多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與教育部基金項目4項。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民族文學研究》、《文藝爭鳴》、《社會科學戰(zhàn)線》、《學術研究》、《學術月刊》、《外國文學研究》等重要學術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150多篇,所發(fā)表的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文學年鑒》、《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多種學術刊物轉載、摘載近30篇。出版學術專著《文化與敘事》(1994)、《神話敘事學》(1994)、《開放人格——巴赫金》(2000)等。科研成果先后獲得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論文獎、湖北省政府人文社科成果三等獎、湖北省文聯第七屆、第九屆文藝評論成果二等、一等獎、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論文二等獎、湖北省委宣傳部論文二等獎、黃石市政府社科成果一等獎等十多項獎勵。主要成果集中在文化敘事學、神話敘事學、政治論詩學研究領域,部分成果產生較好影響。
序言
緒論 本課題研究目標、方法及研究現狀述評
第一節(jié) 本課題的研究目標與方法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創(chuàng)世神話若干專題研究述評
上編 周以后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
第一章 盤古創(chuàng)世神話的異域影響與本土元素
第一節(jié) 盤古創(chuàng)世神話外來說文獻證據再檢討
第二節(jié) 盤古創(chuàng)世神話本土說文獻證據再檢討
第三節(jié) 盤古創(chuàng)世神話的異域影響與本土元素
第四節(jié) 盤古神話流傳過程中的族屬化、祖宗化趨勢
第二章 楚帛書“創(chuàng)世篇”文、義識釋與敘事類型分析——楚帛書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一
第一節(jié) 楚帛書“創(chuàng)世篇”文、義新釋(上)
第二節(jié) 楚帛書“創(chuàng)世篇”文、義新釋(下)
第三節(jié) 楚帛書創(chuàng)世神話的敘事結構與類型
第三章 楚帛書創(chuàng)世神話產生的時代與伏羲人文始祖形成的過程——楚帛書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二
第一節(jié) 楚帛書創(chuàng)世神話產生的時代問題
第二節(jié) 官方文化中伏羲人文始祖形象的形成過程
第三節(jié) 民間文化中伏羲人文始祖形象的形成過程
中編 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
第四章 帝舜兩個形象版本與帝俊神話的流變——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
第一節(jié) 舜、俊、交、夔、嚳的本義與關系再檢討
第二節(jié) 從帝俊到帝舜演化過程的重構
第五章 “瞽叟生舜”與“混沌鑿死”:從黑暗到光明的創(chuàng)世過程——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二
第一節(jié) “瞽叟生舜”的深層密碼
第二節(jié) “混沌鑿死”的深層密碼
第六章 俊生日月與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的字宙圣數——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三
第一節(jié) 俊生日月與世界創(chuàng)造
第二節(jié) 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的宇宙圣數
第七章 十日并出與羿射九日:宇宙災難的發(fā)生與平定——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四
第一節(jié) 十日并出與商人神話宇宙大災難
第二節(jié) “胤侯討羲和”背后的神話底本
第八章 羿死桃桔與羿之神性——商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五
第一節(jié) 神桃的深層意象:伴日云霞
第二節(jié) 桃神與逢蒙的神性
第三節(jié) 羿之神性與羿死桃桔的深層真意
下編 夏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
第九章 夏人祖神鯀形象流變的還原性重構——夏入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
第一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傳說中的鯀:死而復生的農業(yè)之神
第二節(jié) 夏人神話中的鯀:原初混沌水神與月神
第三節(jié) 顓項的雙性同體特征及與鯀的關系
第十章 鯀、禹傳說的創(chuàng)世神話性質與故事結構——夏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二
第一節(jié) 鯀、禹“撈泥者創(chuàng)世神話”說質疑
第二節(jié) “伯禹腹鯀”與“太一生水”隱含的創(chuàng)世密碼
第三節(jié) “懲父山”隱含的鯀、禹沖突的神話秘密
第十一章 女媧在夏人創(chuàng)世神話中的作用和地位——夏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三
第一節(jié) 共工觸山與女媧補天:世界災難的發(fā)生與平息
第二節(jié) 女媧與涂山氏
第三節(jié) 女媧泥土造人神話隱含的土地崇拜意識
第十二章 “啟棘賓商”與夏人神話創(chuàng)世的完成和慶典——夏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四
第一節(jié) “啟棘賓商”詩句群諸家注解的困難
第二節(jié) “啟棘賓商”、“屠母分尸”的歷史信息與神話底本
第十三章 啟鑄九鼎與夏人神話的宇宙圣數——夏人創(chuàng)世神話研究之五
第一節(jié) 啟鑄九鼎與饕餮原型
第二節(jié) 啟鑄九鼎與夏人神話宇宙圣數
第三節(jié) 夏商創(chuàng)世神話宇宙圣數與中國文化元編碼
結語 世界祖宗型神話——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敘事類型再探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前期公開發(fā)表的本書相關論文目錄
附錄三 張開焱神話學思想的內在發(fā)展邏輯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