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民俗·性別·美學:中國文化的多方面考察與深層識讀
定 價:82 元
叢書名:四川大學俗文化叢書
當前圖書已被 3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李祥林
- 出版時間:2015/12/1
- ISBN:9787516167830
-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203-53
- 頁碼:34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K
《神話民俗性別美學:中國文化的多面考察與深層識讀》是李祥林教授從多層面和多角度考察以及解讀中國文化的心得。多年來,他游走于民俗學、文化人類學、戲劇學、文藝美學、性別研究等多個領(lǐng)域,以錢鍾書先生所提倡的“打通”精神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研究;同時,在國內(nèi)運用性別理論研究中國戲曲文化方面,他也是較早倡導者和實踐有成者。閱讀本書,可以了解李祥林教授獨立思考的學術(shù)品質(zhì)以及他多樣化研究的治學路向。
《神話民俗性別美學:中國文化的多面考察與深層識讀》輯錄作者李祥林研究中國文化的論文28篇,分上、中、下三編排列,主題分別定為“神話與民俗”、“文化與性別”、“藝術(shù)與美學”。上編10篇文章,有的重新解讀古老神話傳說,有的深入考察民俗事象及民俗藝術(shù);中編8篇文章,有的是對中國文化根源及特質(zhì)的透視,有的是對戲曲藝術(shù)的獨到析說;下編10篇文章,有的集中論述藝術(shù)美學中的形神理論,有的側(cè)重反思中國美學及文論中的族群、性別問題,等等。
李祥林,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授、中國藝術(shù)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治學興趣涉及戲劇學、民俗學、文藝美學、文化人類學,已出版的*作有《戲曲文化中的性別研究與原型分析》《城鎮(zhèn)村寨和民俗符號——羌文化走訪筆記》等,目前用力較多的是女媧信仰研究、羌族文化研究、民俗藝術(shù)研究。
前言
上編 神話與民俗
女媧神話的女權(quán)文化解讀
“伯禹腹鯀”:孤雌生殖神話的換位闡釋
哪吒神話和蓮花母題¨
亡靈奠祭中的生命祈盼——“燒紙錢”民俗別解
語言民俗和戲曲創(chuàng)作
戲臺·會館·移民文化
“戲中餐”:中國目連文化的一個特例
亮相在民間美術(shù)中的戲曲身影
大禹崇拜在川西北羌族地區(qū)
川西北爾瑪人祭神驅(qū)邪的民間儀式戲劇
中編 文化與性別
中國文化與審美的雌柔特質(zhì)
對中國文化雌柔氣質(zhì)的發(fā)生學考察
《歸藏》及其性別文化解讀
戲劇和性別:中國藝術(shù)人類學的重要課題
舞臺表演中跟女性相關(guān)的身體技術(shù)及其他者化
女花臉·陰陽共體·文化原型
明清女性接受視野中的《牡丹亭》
“雄化女性”、文化身份及其他——兼談木蘭故事的東西方演繹
下編 藝術(shù)與美學
寫形·傳神·體道——中國古典美學形神論述要
試析顧愷之“以形寫神”的繪畫美學觀
論“離形得似”說對中國美學的影響
中國畫的尚簡精神
論唐代詩歌美學中的貴淡取向
論杜甫的書法美學思想
“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論齊白石的藝術(shù)美學思想
多民族·小傳統(tǒng)·形而下——對中國美學研究視野拓展的再思考
多民族視野中的彝族詩學與中國文論
徘徊在缺席和在場之間——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女性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