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InSAR理論、方法和應用進行了全面而系統(tǒng)的介紹,并對InSAR前沿性技術進行了擴展介紹,可為從事InSAR和地學相關領域工作的科技人員與高等院校師生的學習與研究提供具有綜合性和專業(yè)性的參考資料,且可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促進InSAR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推動InSAR理論與應用的持續(xù)發(fā)展,促使InSAR在國民經(jīng)濟
天文學在人類認識自然、探索物質世界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天文學所取得的成就不僅使人類對宇宙的層次布了清晰的了解,也認識到了自身在宇宙及自然界中所處的地位。天文學所提出的許多問題常常成為真他學科研究的前期甚至成為挑戰(zhàn)既有理論的重要問題。《BR》本書系統(tǒng)講述了遠古時期東方世界的歷法、天文觀測和宇宙現(xiàn)、希臘羅馬時期的天文學
聆聽宇宙的聲音
18世紀初,艾薩克·牛頓和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發(fā)起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至今仍被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所談論:被我們稱為“時間”的東西究竟是何物?托馬斯·德·帕多瓦為那個時代繪制了一幅生動的畫面,扣人心弦地刻畫了兩位天才,以及以他們?yōu)榇淼目茖W家的群像——時間成了科學的熱門話題,鐘表開始測度我們的日常生活,而一場在飛奔的近代
《我*喜歡的趣味天文書》
2019年中國天文年歷
從*初的仰望星空到現(xiàn)在的天文研究,神秘的宇宙強烈激發(fā)著人類的好奇心,引領著人類對科學的探索。本書從講述人類研究天文的歷程開始,介紹了神奇的天文儀器,描述了人類目前對地球、月球、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認識,還詳細講解了星空觀測方面的知識。全書圖文并茂,語言生動,深入淺出,特別有助于激發(fā)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熱情,培養(yǎng)科學精神,讓
太陽耀斑環(huán)-觀測與理解(英文版)
本書稿為寧夏大學彭向前研究員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夏歷法研究》(項目批準號:08BMZ013)終成果,共約60萬字。黑水城出土的инв.№8085歷書,現(xiàn)藏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迄今尚未刊布。該部歷書年代跨度,起于夏崇宗元德二年(1120年)庚子,終于夏襄宗應天二年(1207年)丁卯,歷經(jīng)西夏崇宗、仁宗、
本書首先介紹了小天體的觀測歷史,解釋了小天體的命名規(guī)則,闡述了小天體的分類規(guī)則,回答了小天體的起源與演化等問題,并介紹了小天體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太陽系內(nèi)知名小天體與矮行星;然后依照任務的完成階段,系統(tǒng)地介紹了小天體探測任務,并對人類歷史上大多數(shù)小天體探測任務進行了匯總;最后闡述了小天體對地球的潛在威脅,并給出了多種小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