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學》是由教育部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辦的專門收錄有關樂府學研究文章的學術集刊。2013年,樂府學會經(jīng)國家民政部批準成立,成為國家一級學會,本集刊作為樂府學會的會刊,擬每年出版兩輯,刊登有關樂府研究的學術文章。本輯收錄
《北宋詩歌與政治關系研究》以北宋政治詩為研究對象,探討詩歌和政治的相互關系,運用以史證詩的方法,為北宋政治詩的發(fā)展原因、發(fā)展過程、政治內(nèi)涵和藝術特點提出全新的看法,使北宋詩歌的研究領域具有突破性的進展。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至第六章主要就北宋詩歌和政治的重要問題展開探討,側(cè)重宏觀論述;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分別就各時期主要詩
《想不到的西游記》寫到了孫悟空從化生到強大,最終引發(fā)了與既有天界系統(tǒng)的武力沖突,以此為線索小說展開了宏大的神學構想和訴求。之后隨著取經(jīng)團隊的組建,漫長的西行之旅開始了,在這一過程中取經(jīng)成員的豐富性格得以呈現(xiàn)和改造,最終完成使命,獲得救贖。小說中眾多仙佛神魔人物有著極其豐富的性格,性格中又有著極其微妙的張力,情節(jié)中有很多
詞,是一種傳統(tǒng)的文學體裁。因為它篇幅短小,且常常描繪文人眼中難逃浮浪淺薄的美女和愛情,歷來被稱為“艷科”“小詞”。小詞如何從愛情的品格升華到人生的境界,如何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釋、道的修養(yǎng)?讀者又如何能夠從小詞中領略這種修養(yǎng)和境界?葉嘉瑩女士將為您細細評賞,雖小詞,大雅存焉。
《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第二版)》研究唐代集會總集及相關的詩人群的活動與創(chuàng)作,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考論唐代集會總集及相關的詩人群體,考述了《翰林學士集》與太宗朝宮廷詩人群體,《景龍文館記》與唐中宗朝修文館學士群體,《大歷年浙東聯(lián)唱集》等。下篇在上編研究的基礎上,輯集并?碧迫思瘯偧叻N:《景龍文館記》、《大歷年浙東
宋代南渡詩歌既面臨南北宋之際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諸多外界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又無法回避宋調(diào)業(yè)已成熟且弊端漸露,而詩壇又一時難成找到新的出路這一窘境。因而,此詩的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紛繁復雜的狀態(tài)。本書主要討論宋代南渡詩歌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等相關內(nèi)容。
《兩京論詩》選取了作者近十年來重要的關于中國新詩研究的文章。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新詩史散論,第二部分為聞一多新詩創(chuàng)作與詩學理論研究,第三部分為新詩鑒賞"抽樣分析"。書名《兩京論詩》,取意于作者拜師受業(yè)于北京,工作生活于南京,書中的絕大部分文字,均寫于這"兩京"。作者是厚積薄發(fā)型的學者,筆下所出不多,但堪稱字字珠
《為新詩賦形——聞一多詩歌語言研究》以詩歌語言為核心,以詩歌空間為外圍,在揭示聞一多的詩歌語言觀念和詩歌語言模式的基礎上,著重分析聞一多為新詩形體建設所做的探索,大體上包括視覺空間中的線條語言(繪畫美)、聽覺空間中的韻律語言(音樂美)、靜態(tài)空間中的造型語言(建筑美)、動態(tài)空間中的肢體語言(舞蹈美)、現(xiàn)實空間中的沖突語言
《中國古典文心》是20世紀國學大師顧隨學問與人生的巔峰之作,由國學大家葉嘉瑩精準詳實地記錄,并珍藏了六十多年才公之于世。這部著作把中西文化熔于一爐,把學問與人生融會貫通,把人生、文章融為一體,把學文與學道、作文與做人放在同一高度,使讀者不僅在學問、寫作、知識等方面得到啟示,也可以在為人處世、修身養(yǎng)性等方面得到裨益。它是
作為一個自省意識明確的詩人,作者寫下這些"只言片語",這些書信日志、筆記漫錄,意在觀察自己寫作的出發(fā)、進程、理想和困擾,以及因之而來的對詩人之病理和倫理的分析。雖然作者聲稱,"并未刻意營建所謂的寫作詩學",但書中文字,在在指向?qū)懽餍袨榧敖Y果的觀察、反省。全書分為言辭、詩話、隨筆、閱讀等五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