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工之詞:唐五代宋初詞史》認為:詞體的起源發(fā)生階段,在于唐五代宮廷文化之中,并延續(xù)到宋初詞壇。伶工之詞,原本的含意僅僅是以宮廷樂工代指宮廷文化背景之下的的詞作,曲詞形式在其產生初期,主要是李白在盛唐玄宗宮廷,以宮廷樂府《清平調》基礎改造而為《清平樂》,遂為詞體形式的*早創(chuàng)制;到西蜀花間詞、南唐后主詞,乃為唐五代時期的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杰出的代表。她工詩能文,其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清照擅長從日?谡Z里提煉生動曉暢的詞句,清新雋永,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独钋逭赵娫~全鑒》通過原典、注釋、譯文、評解,對其詩詞作品進行了精心的解讀,便于廣大讀者輕松閱讀。
《景觀詩話:重建與自然的緣分》希望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重新體會古詩(唐詩)。抹去古詩經年累月的浮塵,用現(xiàn)代人的生活體驗,親近它們。重溫它們給我們的那種對自然自然而然的喜愛,還有一些陌生了的溫文爾雅。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那些記錄和描寫景觀
一個節(jié)日就像一個人,都有一段故事,都有幾首詩詞。本書是一本主題明確,風格明媚的古典詩詞賞析書。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經,歷代經典詩詞為緯,漫談古今人事滄桑。作品繼承了作者以往清麗雅靜的風格,將帶領讀者沿著古典詩詞溫柔曼妙的軌跡走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錦苑之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的煙火之味與繁盛之美。
本書以北宋詩人郭祥正留存至今的詩歌作品為研究對象。首先采取知人論世的方法勾勒郭祥正徘徊于仕隱兩端的行藏軌跡,以期從有宋一代士風演進嬗變的大背景下解讀郭祥正獨特個性及其放曠詩風的形成原因;而后,從內容、體裁、意象、章法、風格等多個方面描摹出郭祥正詩的本來風貌,在解讀其詩歌藝術性的同時,也將這些詩歌用作郭祥正心路歷程的注解
戲曲是俗文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它以其通俗的形式和內容在社會民間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同時在發(fā)展過程中也不斷豐富和完善,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來,對戲曲與俗文學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引起重視,出現(xiàn)了眾多的研究成果,如戲曲的俗文學特色、戲曲與其他俗文學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等等。本書以集刊論文的形式對戲曲與俗文學之間關系進行了探
。本文稿對這批宋詞巨匠在詞學中興的清代近三百年的研究傳承動態(tài)過程進行闡述并討論,著重關注清代詞學群體與流派爭鳴中,晏歐三家詞所處的地位和影響以及清人對他們的研究、接受風貌和特征、規(guī)律和原因等。從此角度契入,既可以看到動態(tài)的、立體的清代晏歐三家詞研究傳承的過程,也可以借此一窺清代詞學承續(xù)與超越前代詞學的發(fā)展歷程和中國古代
在我國民族地區(qū)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民間文學,不少優(yōu)秀作品早已享譽海內外,為我國多民族的文學增添了光輝。各兄弟民族的作家文學以獨特而濃郁的民族特色,在我們黨和國家正確的民族政策和文藝政策的指引下,創(chuàng)作空前繁榮,大放異彩,絢麗多姿,廣為世人關注。海南黎族文學在我國文壇上也是獨樹一幟,可謂是一朵盛開的南國之花,創(chuàng)作了一批反映自己
魏晉南北朝詩歌是中國詩歌史的*個輝煌期,不管是在詩歌的題材類型上還是在詩歌的體式創(chuàng)新上都有著突出的成就。本書為作者多年來研究魏晉南北朝詩歌的成果,所涉時代詩作包括建安詩歌、正始詩歌、兩晉詩歌、南朝詩歌以及魏晉南北朝樂府詩歌等,研究的視角既有家族與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也有對詩歌的文化內涵、審美意象、情感趨向的探
《中國詩歌研究》是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所創(chuàng)辦的大型學術叢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自創(chuàng)刊號起,先后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欄目。其中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為特色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