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為元、明、清三朝古都,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舉足輕重,其歷史地位堪與漢、唐長安媲美!豆糯本┡c西方文明》以研究元、明、清(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三朝來京的西方傳教士和遣使的“北京經(jīng)驗”(TheBeijingExperience)為主,著重探討西人來京的路線、途徑,在京居住、生活、活動和通信手段,在京與朝野士人的交往,對北京
《周禮》是十三經(jīng)中*一部詳言制度之書,是書體制宏大,內容博富,因寄托了儒家社會政治制度的諸多理想,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自漢代以來,總與歷史上的政治變革聯(lián)系在一起,歷代研究者、議政者不勝枚舉,研究論著層出不窮。本書從宋代《周禮》研究與時代社會互動的角度,將宋代《周禮》學史劃分為六個階段,依次進行探究。
《西北民族論叢》以“西北民族”為研究重點,主要方向為西北民族史與民族關系史、西北民族與鄰國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發(fā)展研究等。從學科來講,西北民族研究不僅涉及歷史學中的民族史、中外關系史、歷史地理、歷史文獻學、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學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學、社會學、地理學、法學、經(jīng)濟學等人文社
本書從選題、研究方法、史料運用、學術創(chuàng)新等視角,本著探求真知、進取創(chuàng)新的學術精神,共收錄論文21篇。內容包含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歷史地理學等方面,旨在為歷史學青年學子開拓學術視野、交流碰撞思想創(chuàng)造機會,對全面提升博士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一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推動和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阿拉伯國家形勢報告(2017)》是寧夏大學阿拉伯研究院組織編撰的年度研究報告,對阿拉伯國家的總體形勢、發(fā)展趨勢和焦點問題進行跟蹤研究。中東地區(qū)是歐業(yè)非三大洲的接合部,是人類文明交匯的十字路口,它有兩個鮮明的特征:一是地緣位置至關重要;二是地緣政治異常復雜。自古以來這里便是大國必爭之地!栋⒗畤倚蝿輬蟾妫2017)
本文集為紀念英國倫敦猶太文化中心海外部主任、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杰瑞德博士,收錄國內猶太-以色列研究專家及學生回憶和追思杰瑞德博士的文章、感言和以中國的納粹大屠殺研究、猶太歷史與文化、以色列研究為主題的學術論文。全書由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張禮剛教授擔任主編,盧鎮(zhèn)和胡浩為副主編,全書分為四編,分別是:記憶中
《文化語言學視域下的北京地名研究》以北京地名為考察對象,以文化語言學的研究視角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考察了北京城區(qū)及郊區(qū)的地名文化,通過對現(xiàn)存地名進行回溯,由地名的命名、更名理據(jù)梳理出北京城區(qū)和郊區(qū)的地名文化資源,并從其文化內涵的角度考察專名中蘊含的封建衙署、經(jīng)濟生活、駐軍營衛(wèi)、社會意識、社會心理、宗教信仰、民族融合、移民情況
本書是列國志系列圖書的修訂版,在舊版列國志《赤道幾內亞?幾內亞比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佛得角》的基礎上,擴充了更多有關幾內亞比紹國情的資料,將幾內亞比紹一國的情況獨立成書。本書較全面地反映了幾內亞比紹的地理、人口、歷史、政治、軍事、經(jīng)濟、教育、文化、旅游、外交和社會發(fā)展等方面的情況,是國人了解幾內亞比紹的重要參考讀本。
一,奉系集團是長期活躍在中國政治、軍事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東北是奉系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活動的中心陣地。在鐵路問題上,奉系并不只是在日本等外力的進逼下才進行被動回應,相反,它確立了鐵路自主化發(fā)展策略,進行了積極的鐵路建設,使鐵路成為奉系在東北經(jīng)營中,取得進展多、成效顯著的領域之一。第二,奉系主導的鐵路建設,與奉系力量的
《古代希臘羅馬和古代中國史學:比較視野下的探究》收錄了德國古典學大師、德累斯頓大學穆啟樂教授關于古代中國、希臘和羅馬史學的比較研究的論文,由復旦大學歷史系黃洋教授編撰而成。上篇集中探討“希臘羅馬和中國古代史學的比較觀察”“古代希臘、羅馬和中國史學中的認知視域與社會功用”“古代希臘、羅馬和中國史學中的政治組織與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