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報》共10卷,其中包括《歷史穿越報——夏商西周卷》《歷史穿越報——春秋戰(zhàn)國卷》《歷史穿越報——秦漢卷》《歷史穿越報——三國兩晉南北朝卷》《歷史穿越報——隋唐卷》《歷史穿越報——五代十國卷》《歷史穿越報——宋朝卷》《歷史穿越報——元朝卷》《歷史穿越報——明朝卷》《歷史穿越報——清朝卷》。這里有古人傳來的烽火快報
本書對遼海的概念進行了重新考證,系統(tǒng)梳理了遼海地區(qū)史前各考古學文化田野考古調查、發(fā)掘材料,對遼海地區(qū)史前文化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歷程、類型與分期、聚落空間分布特點、經濟形態(tài)、原始宗教信仰、社會分化與等級制度、早期農業(yè)與文明起源、遼海古玉與中華禮制文明的密切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本志以民國二十年縣長董天華主修的鉛印本《盧龍縣志》為底本,參照弘治十四年、萬歷二十七年、康熙十八年及五十年、乾隆三十九年、光緒五年《永平府志》《二十五史》《明實錄》《清實錄》《寰宇通志》《大明一統(tǒng)志》《四鎮(zhèn)三關志》《大清一統(tǒng)志》等典籍加以校注。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該線路始于秦漢,繁榮于唐宋,轉變于明清。包括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是迄今所知的古老的海上航線。歷史證明,它是一條自由商貿之路、和平發(fā)展之路,也是一條東西文明對話、互學互鑒之路。它推進了人類文明進步,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fā)展,是東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也是世界各國共有的歷史
本書立足于膠東地區(qū)傳統(tǒng)古村落民俗文化,將從文化史、口述史的角度系統(tǒng)研究民俗類型、特征、歷史等,主要涉及對象包括節(jié)慶習俗、生產習俗、飲食習俗、建筑習俗、現(xiàn)代城市習俗等相關內容。
費振剛先生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成就斐然的1955級學生中的代表性人物、著名的文學史家,26歲時就由周揚親自點名作為老中青三結合中的青年代表,與游國恩、王起、蕭滌非、季鎮(zhèn)淮一起主編了影響深遠的藍皮本《中國文學史》,蜚聲海內,成就了那個時代的傳奇。2010年《守望》出版,該書相當篇幅即是圍繞這部文學史所發(fā)生的故事,為研究這段學
西雙版納傣泐村寨是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地域單位,常是學者觀察、研究的整體對象。傣泐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信仰實踐,更是人類學者理解人群組織方式、闡釋社會運行機制的主要課題。本書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將家庭、村寨的社會組織與傣泐神靈崇拜、佛教信仰實踐結合在一起進行分析、闡述,提出傣泐在“歡”的觀念指導下,主要是通過儀式實踐
《日本文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主辦、日本學刊雜志社承辦,本書為2019年第2輯。本輯內容主要包括:區(qū)域層面,探討古代日本與東北亞地區(qū)的政治、文化交往,如道文化東傳、秦朝中國人移民日本列島的路徑;思想領域,分析論述日本近代以來思想家與思想流派、國體的發(fā)展特點,如加藤弘之的思想轉向和保守主義精神的源泉、天皇制的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