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共載論文18篇,論題涉百年新詩流變、中國古代詩學、中西詩學比較、詩學與佛學的聯(lián)系等多個方面。其一,既從宏觀視角發(fā)現(xiàn)20世紀的中國先鋒詩歌和邊緣的生存狀態(tài)相連,又從微觀視角深入特定歷史時段的詩歌現(xiàn)場,對其相關特質等展開論述,在一個個具體的問題上實現(xiàn)了定向解讀和理論拓容。其二,延請張培鋒教授主持了“詩學與佛學”專題,闡
《中國詩歌研究》是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所創(chuàng)辦的大型學術叢刊,內容涉及古今中外的詩歌研究。自創(chuàng)刊號起,先后設置有中國古代詩歌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研究、中國詩歌理論研究、中國少數(shù)民族詩歌研究、當代海外華人詩歌研究及中西比較詩學研究、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等欄目。其中詩學史及詩學文獻研究、青年論壇,為特色欄目
“蔣薰評本《陶淵明詩集》校正”為范子燁教授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陶淵明文獻集成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蔣薰,字聞大,自號丹崖,別號申庵,浙江海寧人,明末清初學者。蔣薰工詩善文,所著詩文編為《留素堂文集》十卷、《留素堂詩刪》十三卷,皆流傳至今。評本《陶淵明詩集》體現(xiàn)了蔣薰研究“陶學”的成績,該成果在充分吸收元初李公
李商隱有著最細膩的心弦,時時發(fā)出最靈敏的震顫之音,那種一往不復、義無反顧的純粹至情使李商隱對現(xiàn)代人情感心靈的敲擊,在唐代諸位大詩人中,幾無出其右者。 千年之后的今天,世人仍然沉吟著李商隱的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李商隱詩歌》擷取三
本稿的研究重點是現(xiàn)代漢語詩歌“詞的歧義性”問題。以現(xiàn)代漢詩語言中的“詞”為立足點,以漢語詩歌話語范式的古今轉變?yōu)檠芯科瘘c,以古典漢詩和現(xiàn)代漢詩的差異性為大前提,以古典漢詩為參照系,以現(xiàn)代漢詩的實存為研究落腳點,綜合運用詩歌修辭學、語言學、符號學、語言哲學、文本細讀、比較文學等研究方法,在詩學觀念闡述和詩歌文本細讀相結合
上卷為《啟顏錄》流傳與文史價值。分四篇共計十一章對《啟顏錄》進行研究。第一篇是基礎考證篇計三章,分別從《啟顏錄》的成書、著者和流傳對其進行研究。第二篇是文本研究篇計三章,分別從《啟顏錄》的笑話類型、笑話人物形象以及其構建的笑話世界進行研究。第三篇是價值研究篇計兩章,分別從其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中找尋一個方面進行研究。第四
榕樹下、龍的天空、幻劍書盟、起點中文網(wǎng)、盛大文學、逐浪網(wǎng)、17K文學網(wǎng)/小說網(wǎng)、塔讀文學、磨鐵中文網(wǎng)、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掌閱文學、歡樂書客、紅袖添香、露西弗俱樂部、晉江文學城、瀟湘書院、長佩文學論壇、閱文集團……廣大網(wǎng)絡文學讀者耳熟能詳?shù)倪@些文學網(wǎng)站的發(fā)展史,可以說從生產(chǎn)機制方面建構了整個中國網(wǎng)絡文學的發(fā)展史。本書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與杜牧合稱“小李杜”,是一位晚唐才子詩人。他的愛情詩擅長運用綺麗優(yōu)美的意象,去構建他自己深情綿邈的情感世界,詩歌寫得隱晦迷離、要眇動人,為古往今來的讀者所喜愛。元好問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歷來批評家都愛為李商隱詩歌作注,希望能從中窺探他的情感故事、人生經(jīng)歷,但從沒有達成一致的
王維,字摩詰,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是盛唐時期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篤信佛教,詩歌常常和佛教精義相結合,有“詩佛”之稱。擅長作畫,蘇軾稱之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該書選取宋代至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詞人名作七十余篇,逐篇配以賞析文章,并附錄三篇文章《怎樣讀宋詞》《怎樣讀清詞》《怎樣按譜填詞》。作者在解讀文本的基礎上探索古人的心靈,在賞析的過程中融入現(xiàn)代人的意識,以期發(fā)現(xiàn)古典作品的藝術光輝與新的意義!叭ヒ孕陌l(fā)現(xiàn)心”,實為一種“心解”,與傳統(tǒng)的注釋、評點、講解等比較起來更有自己的優(yōu)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