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經(jīng)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為8卷系列學術專著。該著作在外國文學經(jīng)典生成研究方面,聚焦于源語國的經(jīng)典生成,強調社會語境、文化傳統(tǒng)、審美與倫理需求以及科技革命的作用,并且注重文本考據(jù);在經(jīng)典傳播研究方面,聚焦于譯入語國的經(jīng)典再生成,尤其在關注翻譯傳播和跨媒介傳播,認為文學經(jīng)典正是從不
《外國文學經(jīng)典生成與傳播研究》第五卷為同名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成果的“近代卷(下)”。本卷主要研究19世紀西方現(xiàn)實主義文學經(jīng)典的生成與傳播,尤其重視巴爾扎克、司湯達、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狄更斯、哈代、馬克·吐溫、安徒生、左拉等世界經(jīng)典作家重要作品在源語國的生成以及在歐美和中國傳播過程中的再生成,并
《穆旦詩編年匯!肥悄碌┰姼柰陚淇煽康囊徊咳K菍χ袊F(xiàn)代文學史的重要詩人穆旦的全部詩歌作品進行編年和匯校,編年是體例,匯校則是從中國現(xiàn)代文學文獻學的角度對穆旦作品所進行的文獻整理,F(xiàn)存穆旦詩歌共約154首,但至少有120首以上存在著版本歧異現(xiàn)象,修改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可見一斑。結合所能找到的穆旦詩歌的全部版本展開
清末光緒年間,大清國日益衰落,急需有志之士挺身于危難之際。光緒皇帝以及以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為代表的維新人士,力求變法圖強。而頑固守舊的后黨視之如洪水猛獸,極力扼殺。光緒為圖反擊,將一份召集新軍勤王救國的密令封于一方價值連城的硯臺內。不料硯臺被與后黨勾結的武林人士盜取,隨派身為御前侍衛(wèi)教頭,同時也是武林人士的八卦掌高
《中國文學海外發(fā)展報告(2018)》由北京師范大學姚建彬擔任主編,作者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本書主要研究闡述了中國文學在英語、德語、法語國家以及其他地區(qū)的年度傳播情況,同時介紹了中國古典文學、當代詩歌、當代小說、當代戲劇、科幻文學、兒童文學等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情況,并對中國文學的海外發(fā)展提出了相關建議。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優(yōu)勢學科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主辦,也是該學科實施社科院登峰戰(zhàn)略學科建設計劃的重要舉措。集刊擬一年兩期(分別于6月、12月出刊),每期字數(shù)20萬字左右。*期擬在2018年6月出刊。為了因應學術工具電子化、學術規(guī)模全球化的新的時代條件,集刊以組織、發(fā)表學科內各類學術評論(特稿、筆談、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杰出的代表。她工詩能文,其詞獨具一家風貌,被后人稱為易安體。李清照擅長從日常口語里提煉生動曉暢的詞句,清新雋永,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独钋逭赵娫~全鑒》通過原典、注釋、譯文、評解,對其詩詞作品進行了精心的解讀,便于廣大讀者輕松閱讀。
一個節(jié)日就像一個人,都有一段故事,都有幾首詩詞。本書是一本主題明確,風格明媚的古典詩詞賞析書。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經(jīng),歷代經(jīng)典詩詞為緯,漫談古今人事滄桑。作品繼承了作者以往清麗雅靜的風格,將帶領讀者沿著古典詩詞溫柔曼妙的軌跡走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錦苑之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的煙火之味與繁盛之美。
本書收錄了作者2012年以來的微寫作實踐的部分成果,分為六輯,分別是兒童文學篇、成人文學篇、電影篇、理論篇、悟道篇·思以及悟道篇·詩。本書既是一份觀影和閱讀檔案,也是一張不斷延伸的心靈地圖。在一個微字招牌不斷更新的微時代,微寫作理應成為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寫作實踐。本書呼喚真正的微文學創(chuàng)作,而
本書收錄了1980至2018年近40年來福建師范大學校報文化副刊發(fā)表的100余篇文學性作品,根據(jù)作品內容以五個主題分別成輯為:師恩難忘、青春韶華、校園剪影、歲月回眸、閑筆落花,每一輯都20篇左右。這些文章都是福建師范大學校友在不同時期、不同環(huán)境下寫就,帶著鮮明的校園風貌。他們或是在求學師大時就文情并茂,或是留校工作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