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作者近幾年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中短篇小說12篇,其中中篇小說3篇,短篇小說9篇。小說以生動的形象、呼之欲出的筆觸描寫了農(nóng)村底層人民的生活。這12篇小說中塑造了中國底層社會集中典型的人物,敘述了這些人物的生活,小說情節(jié)跌宕起伏,意味深長,充滿哲理。
本書分為書影篇和心流篇兩部分。書影篇選用經(jīng)典的現(xiàn)代詩、古詩詞,融入”我”的視角,改寫成情感真摯、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心流篇則以普通而又不平凡的”我”為中心,通過”我”的所見、所思、所悟、所夢,突顯出親情、鄉(xiāng)情、憐憫和夢想等寶貴元素。書影篇和心流篇兩部分皆由”我”做載體和橋梁,將現(xiàn)實和幻想、古典和新潮等矛盾對立的元素連接在一
本書是著名學者揚之水在先秦文學史領域的代表性著作,基于對先秦文本、先秦日常史和文學家經(jīng)歷的了解和解析,以不斷回溯原文的方式講解人類文明初開、車未同軌書未同文的先秦時代的文學脈絡。本書論及《尚書》《山海經(jīng)》《楚辭》《左傳》《戰(zhàn)國策》《論語》《孟子》《莊子》《老子》《荀子》《韓非子》《穆天子傳》等先秦時期重要文學著作的寫法
本書是作者繼《故事法則》之后,以古今中外流傳久遠的民間故事為實例,討論具體案例中故事學發(fā)生原理、運作機制的專著。內容包括《西王母形象變遷與“層累造史”的減法問題》《織女的身世、容貌與婚姻》《梁祝故事是怎樣結尾的》《劉三姐傳歌路線》《端午的惡日傳說與辟邪法門》等。
《煙雨秦淮》是一部長篇武俠小說,主要講述了尋找和破解一幅有關藏寶圖的象棋古譜所引發(fā)的一系列故事。一局玄機暗藏的《踏雪尋梅》象棋古譜,一把定天下的七星寶劍,一場幾代人的生死恩怨,一曲江南才子與紅香樓才女的悲歌,一跌三宕的故事情節(jié),上演了流傳于棋界多年的催人淚下的絕唱。
內容簡介/提要 這是一本文辭優(yōu)美的散文集。書中有對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有對文學典籍的獨到見解,有對個人小愛的細致描寫,也有對家國情懷的由衷感悟。
《小說新論》是中外第一部將微篇小說置于整個小說發(fā)展的大背景上來進行定位分析的小說理論專著。從宏觀到微觀,體現(xiàn)了相當?shù)睦碚摯┩噶碗y度系數(shù)。該書從辨析梳理小說的觀念與基本要素入手,對微篇小說的源流、特征、創(chuàng)作規(guī)律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探討與總結。原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契合微篇小說的冰山型人物理論,突破了傳統(tǒng)的類型人物典型人物理論的窠臼
《白香詞譜》由清嘉慶年間詩人舒夢蘭編選,輯錄了由唐至清的詞作100篇,按詞譜的體例,每篇自為一調。這100個詞調都是較為通行的,小令、中調、長調均有,詳細標注平仄韻讀,便于學習者按譜填詞。同時該書又是一本簡要的詞選,所選錄的詞作都是藝術性較高的!栋紫阍~譜全鑒》解譯者結合多年來的讀詞體驗、填詞實踐及理論探討,嘗試分析各
本書選擇民間、官方和學術視野中的文學作品為案例,論述在新媒體時代文學傳播的路徑轉向和價值嬗變,橫縱鋪陳地分析了開放、融合、多維的數(shù)碼多維路徑,展現(xiàn)了二十一世紀初文學的路徑轉向以及接受變化。當代人通過對移動網(wǎng)絡路徑的日常化近用,沉浸于感知時間、詩意生活、媒介真實和審美式生存的體驗。數(shù)碼文字路徑、視媒路徑和聲媒路徑三大傳播
本書系統(tǒng)評介西方經(jīng)典和后經(jīng)典敘事學理論,詳解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并對后經(jīng)典敘事學的主要流派以及敘事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進行梳理,使學生能全面、清楚地了解敘事學的目的、性質、特點、作用和學科定位。本書不僅關注核心概念內涵與理論要義,還注意澄清理論探討中的相關混亂,并將作者參與或引領的敘事學的國際前沿發(fā)展和跨學科研究介紹給學
汲古論壇依托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旨在以中國文化為根基,探討中國古代文史哲藝相關問題,關心跨學科、跨語際與跨文化議題,了解前沿新知,兼顧冷僻舊學,注重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反思,促進人文學者的互動與溝通。本書為汲古論壇2020年4期內容的實錄,內容分別是“以《周易》之眼觀世:人文的宇宙何以可能”“道接千載:張載與宋儒
本書是河北大學文學院主辦的《燕趙中文學刊》的第2輯,分為四個板塊:文學理論與批評,主要涉及漢魏六朝志怪小說中的云南想象、《英國病人》中的意象等;比較文學與跨界研究,主要涉及《說文解字》中有關兔文化的掇遺、《日本靈異記》對《冥報記》受容與變容、比較文學視域下中國語境的構建、胡適的科學觀;文獻整理與理論研究,主要涉及鄉(xiāng)邦文
馮夢龍是晚明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戲曲家,長久以來學界對其研究的重點集中在其文學作品上。作為一位高產(chǎn)的文學家、戲曲家,馮夢龍的文藝創(chuàng)作都是在其文藝思想指導下完成的。因此,研究馮夢龍文藝思想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中國古代文學家很少總結自己的文藝思想,馮氏也不例外,他的文藝思想散見于其作品中。本書對馮氏零散的文藝思想做了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科學實驗室里的童話故事,斑馬魚小Q(或優(yōu)優(yōu)),果蠅飛飛,小鼠奔奔,線蟲爬爬,是遺傳學家心目中的“四大神獸”,其中的小Q特愛臭美,成天搔首弄姿,直到有一天一只閃閃發(fā)光的螢火蟲從她身邊飛過,被亮瞎了眼后變得悶悶不樂,一天到晚想著自己怎么樣能像螢火蟲一樣發(fā)光。傳說中遺傳學界有一種將別人的技能變成自己的技能的黑科
本書旨在從文體學的角度出發(fā),廣泛吸取古今中外文體學研究的成果,對六朝駢文進行歷史描述與理論探討相結合的研究,力爭在總體把握的宏觀視野之下,細致考察六朝時期各種文體的具體駢化進程和藝術得失,兼及對文學批評和文化思想的整體考察;借鑒和吸收語言學、音韻學的研究成果,將對六朝駢文名家的知人論世與對駢文文體特征的研究結合起來,以
本書分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和中國當代小說兩編,全書內容的章節(jié)安排主要以時間為經(jīng),以具體的作家作品為緯。在篇目的選擇上,本書涵蓋了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課程涉及的主要小說家及不同文學流派的代表作,還包括當年引起較大反響或21世紀以來出現(xiàn)的新作品(以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為主)。在具體內容安排上,每章包括作家簡介、作品導讀以及課后習題三部
詩與公眾世界的關系問題一直是詩歌場域中常談常新且至關重要的詩學話題,其嬗變軌跡與詩歌發(fā)展自身的脈絡、時代和社會的變遷等各種因素密切相關,因而二者的關系一直處于錯綜復雜、變動不居的狀態(tài),每一種變動狀態(tài)與路向都折射出一個時代的詩歌發(fā)展態(tài)勢和詩歌風貌。新媒體的出現(xiàn),使新詩與公眾世界的關系發(fā)生了系列顯著變化。本書從界定新媒體的
本書以文學理論學科自身為研究對象,把文學理論視為一種知識形式和社會實踐進行考量,把問題回溯到清末民初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學科誕生之際,從近代學制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學科范式的生成、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知識生產(chǎn)與傳播機制的建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學科話語規(guī)范化的路徑、作為權力話語的文學理論及其運作等方面,具體分析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學科
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如璀璨明珠,熠熠生輝。在這個詩的國度里,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到處都可以聽到吟詠詩歌的聲音。唐詩里充盈著青春活力和激情想象,彌漫著生命律動和昂揚力量。讀唐詩如飲美酒,唇齒留香,令人沉醉。 本書作者為北京大學中文系程郁綴教授。作者縱橫千古、激情洋溢,以詩意的語言帶領讀者走進詩的國度,重溫風雅
該書是一部鄉(xiāng)土散文集。作者以滹沱河流域的村莊為背景,以獨特的視角、細膩的筆觸和自然風趣的語言,展現(xiàn)了當?shù)氐臍v史變遷、風土人情和社會變革。書中著眼小人物、小事例,以小見大,以情動人,詩意盎然,勾起人們對往事的回憶和對新生活的向往,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和思考,在當前國家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背景下,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