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圖書館學文獻叢刊》共分四輯,六十冊,收錄了一九二二年至一九四九年的圖書館學資料,內容包括圖書館的概況、報告、一覽表、指南、會議紀要等一手文獻,以及圖書館學、目錄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第一輯和第二輯為歷史資料卷,共十九冊,記錄了當時北京、上海、江蘇、廣州、廣東、河北、浙江、山東、寧夏等多省市的圖書館數(shù)據(jù),為圖書館
20世紀初,出于對華文化滲透、侵略之需要,日本外務省制定了嚴密的調查中國報刊的制度。日本在華使館、領事館從1909年開始每年向外務省報告當?shù)氐膱罂、通訊社狀況,一直持續(xù)到1937年。 本書即根據(jù)1909年至1937年間日本駐華外交機構對駐地等進行的一年一度的調查所撰寫的報告翻譯、?倍。全書分定期調查報告、調查雜錄
百年名;洊|中學文化底蘊深厚,自1913年建校以來,即推行“刻苦耐勞,自強不息”的校訓。從粵東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著名音樂家黃立飛、司徒漢,核電專家李維音、麥豪初,建筑工程專家劉家仲、梁少強,攝影家簡慶福,畫家梁明清、杜建國,科技英語專家盧思源,俄語教育專家鄭祿、高維彝,等等。上海市虹口區(qū)檔案局挖掘整理粵東中學的檔
本書是清代目錄學家姚振宗的著作整理本,收錄了《七略別錄》《七略佚文》《漢書藝文志條理》《漢書藝文志拾補》《后漢藝文志》《三國藝文志》《隋書經(jīng)籍志考證》《師石山房書目》《百宋一廛書錄》等著作。
本書主要包括七章,第一章介紹閱讀推廣的概念、框架、原則和閱讀推廣的發(fā)展歷史;第二章介紹閱讀推廣的主體,包括圖書館、出版發(fā)行機構、民間閱讀機構、教育機構等;第三章介紹閱讀推廣的服務對象,闡述讀者閱讀動機和閱讀行為相關理論,以及了解讀者的常用方法;第四章介紹如何認識和了解讀物,包括讀物的類型和特點;第五章介紹書目推薦的理論
江門市新會區(qū)景堂圖書館保存民國館史檔案凡7015件,其中單據(jù)5905件。本書擬收錄1924年8月至1949年間景堂圖書館職員表、組織系統(tǒng)表、預算表、館歷、各月事務狀況、各月借書人數(shù)及次數(shù)統(tǒng)計表、兒童讀物展覽會報告書、年度報告等資料。記錄了景堂圖書館民國時期所有業(yè)務,特別是抗戰(zhàn)期間鄉(xiāng)下辦館、圖書資料轉移以及抗戰(zhàn)勝利后恢復
本書收錄近代以來,尤其是民國時期書評資料近百種,包含圖書和期刊。這些資料主要評介中外新舊圖書、報道學術界和出版界的消息,在傳播新思想、啟迪新知識方面影響巨大,也反映了近代出版業(yè)的發(fā)展新面向。葉新,安徽歙縣人,中國傳媒大學編輯出版學博士,英國斯特靈大學國際出版管理碩士,武漢大學歷史學、文學雙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