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六年,章鈺以胡刻《資治通鑒》為底本,校勘包括七種宋槧百衲本、涵芬樓影印宋本和京師圖書館藏北宋殘本在內(nèi)的九種宋刊本,又用明孔天胤刊本參校,并參閱張敦仁《資治通鑒刊本識誤》、張瑛《資治通鑒?庇洝芳靶芰_宿《胡刻資治通鑒校字記》等書,校出《資治通鑒》二百九十四卷中脫、誤、衍、倒處萬字以上,其中脫文五千二百余字,關系史事
本書內(nèi)容包括:西周豐京鎬京卷、近現(xiàn)代西安城卷、西漢長安城卷、秦都咸陽卷、明清西安城卷、東漢—北朝長安城卷、隋大興城、唐長安城卷、宋金京兆城、元奉元城卷。
土觀·洛桑卻吉尼瑪是藏族著名的文化學者。他出生于安多,成名后常駐北京,為藏、漢、滿、蒙古、土等中華民族兄弟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做出過巨大貢獻。其精深的文化和文學造詣為其后歷代學者所稱道。作為清帝御前行走,他曾參與章嘉國師主持的《五體清文鑒》《滿文大藏經(jīng)》的翻譯和編纂工作,個人也有文學、歷史、哲學、邏輯、民俗等方面的著作存
在歐洲中古史視閾中,拜占庭帝國無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努力克服“西歐中心論”“西歐模式說”的影響,將拜占庭帝國史的研究置于整個歐洲地中海中古世界的大背景中,以拜占庭帝國“國家”為主要對象,從各種權力集于一身的皇帝及其王朝入手,到帝國發(fā)展的重大事件,突出拜占庭帝國政治秩序形成和發(fā)展主線的貫通性。同時涉及社會階層和民眾生活
本書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是由著名古代地圖研究專家李孝聰親自撰寫的學術著作。全書匯集了海內(nèi)外收藏機構珍藏的有關長城的古代地圖,這些地圖大多是首次對外發(fā)布,對研究長城的古代形制、走向,有重要的價值。全書在介紹了歷代輿圖上的長城的基礎上,按照明九鎮(zhèn)的次序,從東到西重點介紹了明各鎮(zhèn)與長城相關的古代地圖。這是目
本書是一部大型文獻畫冊,從國家一級檔案館——廣東清遠市檔案館館藏的4.2萬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中,以突出檔案文獻價值、詳古略今為準則,兼顧地域平衡,精選出近1300幅組合成冊。全書分為人文景觀、政區(qū)政務、重大事件、風云人物、社會階層、行業(yè)變遷、百姓生活等篇章;時間從1870年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的北江清遠境內(nèi)景觀人情
本書是我國古代極其重要的一部地理總志,猶側(cè)重于軍事地理。作者顧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統(tǒng)治者不明邊防利病之處、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國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終成此書。本書以明兩京十三司為綱目,分歷代州城形勢九卷,各直省一一四卷,山川異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敘述各省、府、州、縣建置沿革,疆域變遷。側(cè)重于山川險易及古今戰(zhàn)守成敗
《博樂市志(1979-2006)》充分突出地域特色,全面、系統(tǒng)地記載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樂市從1979年到2006年間,全市自然、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發(fā)展變化的基本情況,突顯了博樂市二十多年間取得的經(jīng)濟建設成就。積累了史料,為各級黨政機關、研究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及中外投資者了解、認識、研究博樂市提供了基本資料,
《定邊縣志》一書全面記述了陜西省定邊縣各行各業(yè)的概貌及發(fā)展歷程,對定邊縣的經(jīng)濟、衛(wèi)生、文化、教育、交通、人物、政府工作等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記錄和總結(jié)。稿件編纂采用述、記、志、傳、錄、圖、表等形式,全面、系統(tǒng)、準確地反映縣域特定時間區(qū)間內(nèi)的歷史與現(xiàn)狀,同時根據(jù)縣域特色,新增了果業(yè)、煤炭工業(yè)、工業(yè)園區(qū)、招商引資、社會生活、鎮(zhèn)
《今注本二十四史》是對中國古代正史進行大規(guī)模校勘、注釋的文獻整理項目,旨在通過?焙妥⑨,創(chuàng)造出一整套能夠代表當代學術水準、能夠為史學研究者及普通閱史者提供學術助益的二十四史權威版本。項目總字數(shù)約1.3億字,其中正文約4000萬字,注釋及?蔽淖旨s9000萬字。本次申報的是項目的第四期成果,包括《舊唐書》《新唐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