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含30冊,為影印古籍,盡力展現(xiàn)原書原貌,選取域外漢文典籍中價值較高、品相較好者,以四拼一形式出版,從而嘉惠學林。 全書所選漢籍主要來源于日本國內(nèi)的多個公立圖書館,如宮內(nèi)廳書陵部、國立公文書館、國會圖書館、東京大學附屬圖書館等。本叢書所收文獻,計有40余種,涵蓋了正史、編年、史評、方志、奏議等諸類。這批文獻呈現(xiàn)出以
五里山房珍本叢書
《孔子世家藝文志(套裝上下冊)》資料豐富、體例完備、考訂精詳。作者旁征博引,多方搜討,共收錄先秦至民國間孔姓作者3000余人,揭示了不少藏目和志乘缺載的文獻。是迄今為止系統(tǒng)整理孔氏家族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性和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曉嵐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于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紫
《中國古籍珍本叢刊·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卷》以收藏單位為3家及以下作為入選珍本的標準,并且剔除歷年來已影印出版的珍本古籍。目前在這一選目標準下,已遴選260種古籍加以編輯,按經(jīng)史子集分類,所收古籍多為明清刻本或稿鈔本。其中反映廣東地區(qū)近代歷史的稿本尤為不可多得的珍貴古籍,如《廣州永康炮臺工程》、《修建東莞炮臺文牘》等都為
民國時期公藏書目匯編(全36冊)
本叢刊為“中國古籍珍本叢刊”的一種,收錄澳門大學圖書館所藏珍稀古籍十三種,所選書目多為收藏單位在三家以內(nèi)的古籍,或尚未見于公私書目的著錄,或具有較高的文獻和學術(shù)價值,其中尤以嶺南地區(qū)和澳門文獻的收錄為主要特色。 澳門大學圖書館共有中、英、葡、日文等圖書40余萬冊,每年圖書平均增長量為4萬余冊,館藏特色文獻包括澳門文獻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圖書館抄稿本總目提要(全十六冊)
本書以知識性和趣味性為出發(fā)點,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從神秘傳說到遠古文明、從帝王后宮到文化名人、從自然奇域到人文建筑、從歷史文化到軍事政界等方面有研究價值、為人們所關(guān)洼的未解之迷。
本書為《海外中文古籍書目叢刊》之一種,收錄目前已找到的《文求堂書目》四十九種,底本分別來自日本高田時雄先生藏四十三種,日本千代田圖書館藏二種、日本神戶大學附屬圖書館社會科學系圖書館藏一種,日本鶴見大學圖書館一種,石倉先生家藏二種。書目出版時間從明治三十四年(1901)二月到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本書同時將《羽陵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