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正文、圖片和圖紙檔案、文字資料和工程技術探討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河北省趙縣安濟橋修繕工程”是由余鳴謙先生主筆完成的對安濟橋及其修繕工程的全面介紹和總結,并附由王世襄先生選錄的銘文碑刻和“有關安濟橋的傳說”兩個附錄;第二部分“圖片和圖紙檔案”包括院藏安濟橋修繕工程的圖片資料、工程圖紙、測稿和拓片等;第三部分“文
元上都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上都鎮(zhèn)東北約20公里處的金連川草原上。1256年,忽必烈命劉秉忠在此地選址建城,命名“開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此即汗位,開平府成為蒙古汗國首都,1263年下詔定其為上都。2012年,元上都遺址被列
《惠州地名》是惠州市首次出版的地名圖書,是在惠州市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基礎上,按政區(qū),非行政區(qū),群眾自治組織、居民點,交通運輸,水利、電力,紀念地、旅游景點,建筑物,單位和企業(yè)8個大類地名進行歸納和編纂!痘葜莸孛肥且徊績热葚S富的地名圖書,是對于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中惠州市地名成果的全面轉換,也是惠州市加強地名管理和
《南京城墻檔案》是國家檔案局”十四五“重點檔案保護與開發(fā)項目,本冊《城磚的保管與利用》主要介紹了民國時期以來關于城磚的保管與利用的情況,包括“政府禁止買賣或私運城磚的法令、規(guī)則及辦法”“城磚的管理規(guī)定和辦法”“收集散失城磚”“利用城磚建造市政設施及修理城墻”“查禁民間盜賣、私運城磚”“城磚相關案件“等六個部分,這些關于
全書列出二十二項日本國情及各種章程,包括:皇室典范,內閣章程,鐵路章程,憲法章程,樞密院章程,元老院章程,宮內省章程,各省總章程,外務省章程,內務省章程,大藏省章程,陸軍省章程,海軍省章程,司法省章程,文部省章程,農商務省章程,遞信省章程,警視廳章程,府縣章程,財政租稅章程,以及地理(含地理幅員、官民土地、川湖泊)、口
京杭運河歷來受學界關注,研究成果十分可觀,但有關運河文獻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則相對滯后。有基于此,我們匯集了元、明、清三代關于運河的專門著作,編為一書,影印出版。該書將收錄大量大運河的河道及工程圖表、職員錄、勘測報告、治理規(guī)劃、工程紀實、經費收支往來文牘以及會議記錄等第一手資料,可為系統(tǒng)考察大運河的嬗變及治理,深入探討
本書共11冊,包括:《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赫德爵士傳奇》《中國及其人民:一個美國外交官的觀察、回憶和結論(上、下)》《歷史的上!贰陡母镏械闹袊贰吨袊椭袊彝ヂ佑啊贰段业闹袊P記本》等。
本書是齊長城資源調查的資料的翔實記錄和齊長城歷史沿革的梳理。報告詳盡記錄了山東齊長城所經過18個縣市區(qū)的墻體分布、走向、長度、保存狀況和材質;確認了齊長城625千米的長度,以及其中石墻、土石墻、山險的長度、保存狀況等;糾正了臨朐境內有4條長城的錯誤認知:確認章丘段長城嶺長城,為清代在齊長城基礎上重修;確認萊蕪長城為清代
本書所錄器物題銘為山西解州關帝祖廟和常平關帝祖祠除“碑刻題記”以外所有鑄刻或題寫于質地為銅、鐵、錫、木等物體上的文字。
本書為全面系統(tǒng)地記錄甘肅省地名及現(xiàn)狀的資料性文獻,項目基礎數(shù)據(jù)為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數(shù)據(jù)。全書嚴格按照《國家地名志技術規(guī)格及要求》進行編纂,收集整理了甘肅省14個市州、86個縣級政區(qū)范圍內的重要水系類地名,重要陸地地形類地名,重要交通運輸類地名,重要水利、電力、設施類地名,建筑物類地名,甘肅省及市、縣所屬街道、鄉(xiāng)鎮(zhè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