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是我國當代的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她的國學造詣深厚,西學知識淵博,加之治學嚴謹,思想敏銳,文風雅正,所著小說、散文、戲劇,所譯的文學作品等,各具特色,均在讀者中產(chǎn)生持續(xù)影響。此次,在2014年《楊絳全集》(全9卷)基礎(chǔ)上重新修訂,因篇目調(diào)整與增加,除原先的小說卷(1卷)、散文卷(3卷)、戲劇文論卷(1卷)和譯
《俞曲園藏詩箋手札》,內(nèi)含詩箋四冊、詞箋一冊、袖中書五冊,收錄了俞樾友朋、故舊、門生等八十六人寫贈給他的詩箋、詞箋、手札,合計各體詩三百二十九首、詞四十三闋、書札六十八通。收錄在這本合集里的八十六人,既有祁寯藻、曾國藩、譚鐘麟、瞿鴻禨、潘祖蔭、陸潤庠等朝廷重臣,也有恩錫、俞廉三、陳夔龍、曾紀澤、余聯(lián)沅、江標、袁昶、徐琪
大宋帝國:九卷本
本書收錄了1840年至1949年時期,創(chuàng)作刊行的志怪類筆記小說五十種,共二十四卷,全書篇幅約12000頁,按作品的刊行或?qū)懽鞯臅r間順序編排,這其中既包含林紓、李涵秋等文壇名家的作品,也包含何宗海、程善之等當時政商界人士的著作。這些著作即便出自名家之手,大部分1949年后也未曾再版,其中《物妖志》《后聊齋志異》《炳燭里談
本書系為“2016年宣傳文化發(fā)展專項資金”資助項目。童謠是最萌芽、最基礎(chǔ)、最簡潔的兒童文學形式,似一塊天然的璞玉,以其短小、優(yōu)美、淳樸的形態(tài)傳承著中華優(yōu)秀文化,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兒童。本書系依據(jù)童謠的常見類型(繞口令、故事歌、問答歌、游戲歌、連鎖調(diào)、時序歌等),精選出了6首我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民間童謠及4首廣受兒童喜愛的現(xiàn)代童
童柄魁,名勤垣,字柄魁,光緒十三年(1887年)生,卒年不詳,浙江寧波童市鎮(zhèn)人。從宣統(tǒng)元年(1909年)開始記日記,每日不輟,現(xiàn)留存有26本日記。其子童一亭,受父親童柄魁的影響,也記日記,現(xiàn)留存有10本日記,記錄了他在寧波童市鎮(zhèn)生活及上海經(jīng)商的經(jīng)歷。童柄魁、童一亭父子日記大量記載了寧波、上海等地的民俗活動及家族日常生活
本書為陳星庚、陳積澍父子二人的日記,F(xiàn)存陳星庚日記自1912年起,止于1931年。陳積澍日記起自1917年,止1924年。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和書法價值,為研究近代教育史、外交史提供了參考資料。
梁代昭明太子編選的《文選》,又稱《昭明文選》,是我國現(xiàn)存早、影響的一部詩文總集。近代著名學者黃侃一生精研《文選》,惜無專著行世,后人整理成《文選黃氏學》、《文選平點》、《文選平點》重輯本,以其片言只字,皆根據(jù)理要,能曲得作者之匠心而備受學界珍視。已出整理本不附《文選》原文,閱讀及使用均不便,我們訪得黃焯1961年過錄本
在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北京蒙藏學校成立初期的建校史冊上,曾經(jīng)記載著一位著名國文教師的簡歷,以及他為蒙藏學校補習班所寫的漢文講義。這位蒙藏學校的建校元老就是前清癸卯進士,清末民初著名詩人、教育家,我國民族教育的先驅(qū)者之一郭家聲先生。綜觀癸卯進士郭家聲先生的一生,他不僅將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我國古典文學和
本次影印底本為國家圖書館藏宋臨安府陳宅書籍鋪刻本《唐女郎魚玄機詩》。此次影印按原書原樣原大制作,經(jīng)折裝,木板,函套,仿真制作,從紙張、裝幀、鈐印、書葉遺留下來的泛黃破損和修復(fù)痕跡,乃至書前書后的木板封面,都與原件相差無幾,與市場上其他版本的《唐女郎魚玄機詩》相比,本書為仿真復(fù)制件。后附出版說明及一百二十四方鈐印一一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