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學自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至今,在綿延兩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形成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文獻體系!吨嗅t(yī)十三經》借鑒了儒家、釋家、道家“十三經”的提法,由國內外數(shù)十位中醫(yī)藥學、版本學、編輯學專家學者討論、甄選出中醫(yī)經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脈經》《針灸甲乙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病源候論》《備急
本書是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文獻搜集、整理與研究(1917—1949)”成果,由嘉興學院紅船精神研究中心康文龍、呂延勤主編,是我國第一部關于1917—1949年間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史的資料集成,全面搜集、系統(tǒng)1917—1949年間列寧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經典著作譯本、闡釋著作、列寧傳記等100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撰的《毛澤東年譜》,共9卷,437萬字,是在原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撰的《毛澤東年譜(1893-1949)》(修訂本)《毛澤東年譜(1949-1976)》基礎上修訂而成的!睹珴蓶|年譜》是一部記述毛澤東從1893年誕生到1976年逝世83年間的生平業(yè)績和思想理論發(fā)展的編年體著作,全面翔實地記錄了
《毛澤東年譜(1949-1976)》是一部記述毛澤東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他逝世27年間的生平、業(yè)績的編年體著作,比較全面而充分地記錄了他的各種活動,特別是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過程,反映了他的思想理論和工作方法等。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發(fā)展,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1-20卷)是一部供研究用的多卷本綜合文獻集。選稿的范圍是:(一)手稿,包括文章、指示、批示、電報稿、講話提綱、書信、批注、詩詞、題詞、修改的文件中加寫和改寫的文字等;(二)經本人審定過的講話、報告、談話記錄和新聞稿等;(三)非本人起草但經本人審定并用本人名義發(fā)出的其他文稿。未經本人審定的講話和
無
《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十卷本)以整體性的視野闡述馬克思主義170余年來形成、發(fā)展和在新的實踐中不斷深化的歷史過程,著重總結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歷史經驗,探索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及未來趨勢,特別關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和基本經驗,力求為未來世界社會主義實踐尤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
本書為《遇見:毛澤東預見的歷史驗證》(國新出審【2022】1435號、滬新出審【2023】238號)線裝本。本書按時間順序,梳理出1910—1976年間毛澤東曾經作出、后來又被證實了的準確預見五百多個。這些預見,主要從《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毛澤東外交文選》《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毛澤東年譜》等著作中選出,具有無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英文第一版于1867年9月14日在漢堡出版,后兩卷是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準備付印和出版的,第二卷于1885年出版,第三卷于1894年出版。馬克思的《資本論》先后被翻譯成許多外國文字出版。1872年4月8日,《資本論》第一卷俄譯本在彼得堡出版,它是《資本論》的第一個俄文版本,也是《資本論》的第一個
《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是馬克思與恩格斯書信的第一次系統(tǒng)集結,收錄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從1844年到1883年所寫的書信1386封。這部通信集由伯恩施坦和倍倍爾負責編集,考茨基也參加了部分工作。共分四卷,前兩卷于1913年出版,后兩卷于1919年出版。第1卷匯集了18441853年間馬恩之間的通信第1261篇,第2卷匯集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