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通常指華僑寄回國內的一種“銀信合封”傳遞物,即華僑通過回國同鄉(xiāng)、專門或兼職信使(俗稱“水客”)及后來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的家書和附有簡單留言的匯款憑證。僑批作為反映中國東南沿海人民文化特色的重要民間文獻,具有真實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見性和完整性等特點,其價值堪比“敦煌文書”。2013年,福建和廣東的僑批檔案申
僑批,是專指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及后來的金融郵政機構寄回國內,連帶家書或簡單附言的匯款憑證。它被盛贊為20世紀的敦煌文書,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于2013年6月成功榮登《世界記憶遺產(chǎn)名錄》,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性珍品。《閩南僑批大全》中全部僑批用原件影印,以保持其原貌,并力求體現(xiàn)不同的寄批國、不同的歷史年代和不同的收批縣
云南和順是云南省著名的僑鄉(xiāng)之一,因為距離緬甸較近,因此晚清近代以來,僑居在緬甸的和順人日益增多。本書旨在深入發(fā)掘和順地區(qū)旅緬僑胞的詳細資料。在內容上,不僅包括旅緬和順崇新會(簡稱和順崇新會)編纂的《和順崇新會周年紀念刊》五期,還包括和順崇新會編纂的《和順鄉(xiāng)》等,反映了該地華僑與家鄉(xiāng)之間的互動。另有旅緬華僑寸聯(lián)升編
僑批是華僑移民史、創(chuàng)業(yè)史及廣大僑胞對所在國和祖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所作貢獻的歷史真實見證,有著深刻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研究價值。一封封僑批,浸透著海外僑胞的血淚和汗水,蘊含著他們對祖國、故里和親人的一片深情,昭示著他們對家鄉(xiāng)、骨肉的責任感。僑批反映出來的海外僑胞“熱愛祖國、情系故里、吃苦耐勞、勇于開拓、篤誠守信”的精神,可以說是
多卷本《中國通史》,共12卷22冊,總篇幅約1400萬字,由已故歷史學家白壽彝總主編,有22位分卷主編、近500人參與撰寫,是迄今參與編纂人數(shù)多、規(guī)模*的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充分反映20世紀學術界*研究成果,代表了當代中國史學研究的高水平和集體智慧。《中國通史》具有鮮明的理論體系,創(chuàng)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