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用攝影作品記錄中國清末民國乃至近代歷史的圖冊文獻,以中國諸多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為主線,以圖為主,輔以文字,客觀、真實地記錄和鑒證了清末至近代中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攝影在中國的發(fā)展。包含中國古代的光學研究成就、達蓋爾攝影術傳入中國、鄒伯奇及其《攝影之器記》、白斯德望將攝影術引入中國、費利斯·比托拍攝北京第
本書為天津市工藝美術大師王輝所著,開端講述了清代康乾盛世三代帝王對琺瑯彩的極力推崇和不同品位。200多年后,從熱愛陶瓷到收藏陶瓷,再到創(chuàng)作陶瓷的王輝在天津博物館的特別邀請下,開始復造館藏文物清乾隆款琺瑯彩芍藥雉雞圖玉壺春瓶,歷經(jīng)5年苦心研發(fā),終于在2014年復燒成功,讓失傳200余年的宮廷琺瑯彩再現(xiàn)昔日榮光。此后10多
徐建融,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書畫鑒定家、書畫家。本書是一部知識性和審美性相結合的工具書。全書共收史前至近現(xiàn)代中國名畫800余幅,畫家約400位,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名畫家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國美術史的流變及紛呈的流派、多樣的風格。本書的構成為一文一圖,偶爾為一文多圖。鑒賞文由伍蠡甫、王伯敏、王朝聞、方聞、唐云、謝稚柳、邵
本書內(nèi)容包括: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上、中國上古出土樂器綜論下、先秦音樂史、困知選錄上、困知選錄下、未刊著述。
本書使用了編年敘史和“大師觀念”的基本框架,從東漢到宋初部分介紹了戰(zhàn)國與宋代繪畫、顧愷之、陸探微等早期山水畫家、六朝與隋代、唐代、法隆寺與敦煌的繪畫、牛馬畫家、五代畫家、花鳥畫和走獸畫等;宋代部分主要介紹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重要畫家、作品和流派。從元代到明代中期部分主要介紹了元代壁畫、趙孟頫、錢選、任仁發(fā)等傳統(tǒng)派
本書共計250余頁,作品232件(布面丙烯216件,素描16件),F(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公眾在奮斗過程中普遍存在較大思想壓力,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作者希望用一種溫和、樂觀、平靜的藝術態(tài)度,為公眾提供一種內(nèi)心的慰藉。因此畫冊以“和你一起吹吹風”的生活態(tài)度,使用簡約明快的藝術語言,盡其可能地為現(xiàn)實生活提供積極的能量和美的感受。
《江定仙全集》全5冊,含鋼琴卷、管弦樂卷、聲樂卷、圖片卷、文字卷,幾乎囊括了江先生所有的創(chuàng)作作品和音樂文論,既是一本史料價值極高的文獻,也是研究20世紀中國作曲家特點和作曲技法演變不可多得的一套參考書。在這套全集里,鋼琴卷和管弦樂卷已出版,本次做了修訂,把找到的鋼琴曲目手稿重新制譜,放入鋼琴卷,并按現(xiàn)在的編輯規(guī)范重新編
本書是一本重慶畫院藝術家的作品集,書中精選了16位藝術家近年創(chuàng)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為重慶畫院2023年度作品集,分為16個分冊。分別是:《鄒丹作品》《周順愷作品》《鄧建強作品》《龐茂琨作品》《傅榆翔作品》《朱澄作品選》《宗濤作品》《陳起作品》《王發(fā)榮作品》《趙紅作品》《梁昌華作品》《蔣才作品》《王嵐嵐作品選》《唐德
石窟與文物攝影,是一項重要的藝術活動,是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體。本書精選作者吳健多年來所拍攝的作品約300余幅,題材涉及絲路風光、古遺址、石窟外景、石窟建筑、石窟雕塑、石窟壁畫以及出土文物等,在內(nèi)容上包括了人文與自然、窟內(nèi)與窟外、地上與地下;在藝術形式上呈現(xiàn)為平面與立體、時間與空間、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作者多年從事敦煌石窟與古
作品集主要收錄了劉祖英的青花瓷、粉彩瓷、黃地彩山水瓷畫和粉彩山水瓷畫作品。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將中國畫的筆墨與陶瓷工藝結合,給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帶來一股新的氣息。創(chuàng)作者從小對陶瓷藝術充滿興趣,憑借個人對雕塑、繪畫的熱愛和勤奮刻苦,創(chuàng)作出器型迥異、造型優(yōu)美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是繪畫藝術與優(yōu)美器型的完美結合,令人賞心悅目,給觀者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