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狀元資料輯刊》搜輯歷代巴蜀狀元相關文獻,輯錄歷代史志關于巴蜀狀元的記載,巴蜀共有十多位狀元,分別是尹樞、李遠、蘇易簡、陳堯叟、陳堯咨、馬涓、何栗、趙逵、許奕、文允中、楊慎等。希望能為巴蜀狀元之研究提供更多資料的依據(jù)。本編旨在澆筑巴蜀狀元文化研究之基礎,希望巴蜀狀元文化能為巴蜀文明寫下生動的腳注,激活巴蜀地區(qū)文化自
本書反映了九一八事變前后遼寧省公安管理處處長、全省清鄉(xiāng)局副局長、省城公安廳廳長黃顯聲面對日本人在沈陽的囂張氣焰,積聚各方力量,不斷集結各地的警察、公安隊員和民團隊伍,武裝群眾,擴大抗日力量,代領抗日志士多次打退敵人,迫使日軍敗退的歷史檔案事跡。本書共分上下兩卷,沈陽市檔案館通過篩選館藏的抗日志士材料,再現(xiàn)抗日志士活動細
本書主要收錄國家圖書館藏稿抄本人物傳記文獻,包括明稿本《歷代隱逸傳》、清稿本《畿輔人物略》、清稿本《重編義勇武安王集》等,其中不乏名家批注題跋,如吳騫增補校注《疑年錄》、葉昌熾跋《歷代隱逸傳》等珍貴善本文獻。
孫蔚如,西安灞橋豁口村人,著名陜籍抗日將領。曾任十七路軍十七師師長,三十八軍軍長,抗戰(zhàn)時期任第四集團軍司令,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中少數(shù)社會公認的堅決抗日并且卓有成效的將領之一。該套書共有10冊,全面整理了孫蔚如將軍生前幾乎所有的書稿、戰(zhàn)爭回憶錄等遺物,包括第四集團軍抗日戰(zhàn)爭概略1冊、回憶錄4冊、雜錄1冊、日記4冊(1961
本書彙輯歷代有關白居易的漢語文獻資料,意在清理其歷史影響與接受;以評述其文學創(chuàng)作和思想內(nèi)涵者爲主,包括世系家族、生平事蹟、版本源流、作品整理、真僞考辨、字義疏證、典故詮釋、本事考證、鑒賞品評、背景介紹、詩意疏解、文旨闡發(fā)等;排序依照作者生年先後,涉及中唐至近代三千二百餘家作者,引書三千五百餘種。就編著者所知,附以按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室危亡、中原板蕩,孔氏族人在孔子第四十七世孫孔傳,第四十八世孫、衍圣公孔端友率領下,扈蹕南渡,輾轉來到衢州?资夏隙沙蔀榭资霞易迨飞暇哂修D折意義的重大事件。此后,形成了以衢州孔氏家廟為重要物質遺存、以衢州孔氏為核心、支派遍布江南地區(qū)的孔氏南宗。本叢書即是收集整理孔氏南宗相關文獻資料而成。
明末清初以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關帝是天地三界“正能量”的代表與化身,其所彰顯的“忠昭日月,義薄云天”的道德精神,深深地影響與形塑了世人的人生觀、人格觀與價值觀,并由此興起了一場經(jīng)久不衰的關帝信仰運動。本套書匯集了明末清初以來諸多前賢留下的關帝信仰史料,旨在為學界研究關帝文化提供一部較為系統(tǒng)的歷史數(shù)據(jù),希望能為深入研究
據(jù)咸豐八年有嘉樹軒刻初印本影印。是書乃作者嘉慶間入翰林院后二十余年,搜求當代碩儒學者名流紀事,至道光八年病歿,積為稿本十一冊,后經(jīng)門人王藻厘定,咸豐八年刊行于世。收清代名家四百余人,所採皆正史、碑志及各家著述,記學術交游、著述大概,究各家源流,為清代思想史、學術史研究之重要參考書。
先生歸來·張宗祥和他的時代
本書選錄翁同龢、曾國藩、曾國荃、胡林翼、李鴻章、彭玉麟、張之洞、左宗棠等八位晚清名臣的手札264幀,彩印經(jīng)折裝為4冊,外加錦綾書囊。既可以作為研究晚清歷史的一手史料,也是書法精美的藝術品,具有研究參考和收藏的多重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