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18831958),浙江吳興人,著名林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本書由地質圖書館相關工作人員整理,主要內容為梁希在19231950年間寄給我國地質學家章鴻釗的書信、明信片、照片等約200通。形式以詩歌為主,格律精嚴,內容廣闊,涉及了國內外諸多風景名勝、人文建筑、社會風俗等,在其信件之中
石榴籽叢書《<民族文學>精品選(2018-2022)》五卷本包括《中篇小說卷》《短篇小說卷》《散文·紀實卷》《詩歌卷》《評論卷》,涵蓋2018年至2022年《民族文學》刊物發(fā)表的優(yōu)秀作品!对姼杈怼肥珍浟2018年至2022年所有獲得《民族文學》年度獎的詩歌作品,以及甘嫫阿妞征文的部分詩歌和刊物詩歌欄目的
本書是一部詩集,收錄了作者傾心創(chuàng)作的一首致敬歷史、謳歌時代的紅色長詩作品,和兩位著名軍旅作家陳懷國和陶純的序言評論。作者丁戎耕是一位著名的軍旅作家、詩人。 這部長詩以“初心使命、江山人民、國之大者、其命惟新”為提綱挈領,從容展開對我黨我軍政治宣傳工作從紅船啟航源頭的歷史追溯,勇毅直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的時代趕
書稿用時間和空間兩條線相融合以詩的形式創(chuàng)作作品。一條線按二十四節(jié)氣的變化描寫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另一條線是作者長期工作的浙江永康市和在省內外旅游過程中點點滴滴記錄的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體驗與感受。作者以飽滿的熱情將平原草地、丘陵高原、湖泊大海、田園森林、花卉樹木、名勝古跡以及城市鄉(xiāng)村欣欣向榮的景象以詩的形式謳歌,以此
《倪云林先生詩集》共六卷附錄一卷,(元)倪瓚撰,(清)倪大培增訂,清乾隆六年廣春樓刻本。《倪云林先生詩集》在倪瓚生前無刻本,身后亦無完稿。現(xiàn)在學界研究所用多為明天順四年蹇昭陽刻本,但天順本存世極少。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倪云林先生詩文多有殘缺損軼,其后人又重新整理刊刻成《倪云林先生詩集》。河北大學圖書館藏乾隆本是此前未有學
該選題為學者、詩人練暑生的個人詩集自選集、詩歌評論選集,包含自序、自序詩、第一輯《凡心》、第二輯《遺傳》、第三輯《冷落》、第四輯《元素》、第五輯《雜言》、后記。其中詩歌54首,詩歌評論4篇,前言、后記各1篇。練暑生以其獨特的帶有現(xiàn)代性的詩學觀念進行詩歌實驗,用當代的詞匯、經驗、智慧來進行詩歌隱秘的抒情。該詩集用其具體入
亭林周氏后來雨樓藏南社詩箋,系成立于清宣統(tǒng)元年(1909)之近代著名文學團體南社成員所遺詩文墨,原由南社后期主任姚光(1891—1945)收藏,嗣經周大烈、東壁父子遞藏。2020年,東壁老人舉贈復旦大學圖書館。詩箋涉及南社相關人物40余人,其中不乏金松岑、柳亞子、陳去病、俞劍華、顧無咎等名家之筆墨。南社成員活躍于二十世
本書收錄了第七屆中國詩歌節(jié)參會詩人葉延濱、曹宇翔、湯養(yǎng)宗、李少君、車延高等嘉賓采風作品與河南本地詩人抒寫鄭州的詩歌,以及第七屆中國詩歌節(jié)主題詩歌征集獲獎作品。作品內容包括《紅棗小鎮(zhèn)》《黃河奔流不息》《河南老家》《在鄭州看黃河》等,這些詩歌包含現(xiàn)代詩、古體詩,既能體現(xiàn)第七屆中國詩歌節(jié)的活動成果,也能反映新時代風采、地方特
本書共分為“植物的第三重性格”“關于火的N種可能”“流水,蕾絲,波斯菊”“森林里有鹿”“長調”五輯,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深度觀察和思考,力求達到外部世界與個人境遇的平衡。具體內容包括:薔薇、鬼針草、苣荬菜、梅花、樹孩子的詩、縣花美學、接骨木、霸王芋、木槿、蝴蝶蘭等。
該書以《詩三百》《唐詩三百首》為例,是有關巴渝詩歌的鑒賞集,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從先秦至近代,遴選收錄了巴渝詩歌歷史上的三百篇作品,是重慶本籍和客籍歷史名人身處巴渝地域時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些作品涵蓋多個領域,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地展現(xiàn)了與重慶有關的、不同時代的題材。這些詩詞,文采飛揚、生動有趣,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書中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