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劇烈、最深遠、最徹底的一場社會變革,由于文化和歷史積淀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尋路、探路再到筑路的發(fā)展過程,并最終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新發(fā)展階段的歷史方位,本書將在系統梳理先來者的現代化道路的基礎上,探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及其獨特
本書收錄《人民日報》刊發(fā)的總結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的專版文章39篇,從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從嚴治黨、經濟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政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外交工作等13個方面,分領域進行了深入
本書主要劃分了五個部分內容。一是前言部分,主要就平衡發(fā)展研究背景與意義展開描述;二是中國平衡發(fā)展指數理論方法,包括了目標定位、編制思路、指標體系及計算流程與方法等內容;三是中國平衡發(fā)展指數測算結果;四是中國平衡發(fā)展的成績與問題;五是中國平衡發(fā)展專題研究,包括貧困脆弱性指數構建及測度、我國南北地區(qū)平衡發(fā)展差距分析和長三角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狀況,積貧積弱的民族危機使民族復興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篇主題。通過什么道路實現民族復興,成為最重大的時代命題。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接續(xù)奮斗,探索、開創(chuàng)和
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價值選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叢書)
本書緊扣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從這一新理念的提出過程、理論意涵入手,既對完整的制度程序,也對完整的參與實踐進行全景式的梳理;對當代中國的國體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新型政黨制度、人民政協制度、協商民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制度優(yōu)勢和治理效果進行分析,也對人民群眾廣泛、真實、有效的參與實踐
為迎接改革開放45周年,客觀記述陜西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所經歷的重要事件、取得的重大成就,科學總結陜西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從2017年開始,中共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組織各市縣黨史部門共同開展“陜西改革開放實錄”課題的研究和編寫工作。各地黨史部門以專題的形式,主要圍繞改革開放以來當地的重要事件和重大成就,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
本書論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是以中國現代化發(fā)展的具體實際為依據,以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具有豐富內涵、鮮明特征、時代意義和重要經驗,呈現實踐性、理論性、科學性和時代性相統一的邏輯演進過程,展示出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的發(fā)展前景。
本書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傳統文化為根基,以學生當下在生活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長期堅持的常規(guī)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省中規(guī)范言行,養(yǎng)好習慣,修行立德,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培養(yǎng)高情商、高素質、人格健全的合格勞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