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研究》是孫中山基金會主持出版的不定期研究論集,是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的專業(yè)學術集刊。集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貫徹“雙百”方針,提倡學術創(chuàng)新,刊發(fā)1840—1949年間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研究及其相關論題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欄目包括專題論文、史料編纂、學術綜述等。 《孫中山研究》(第八輯)已由中華書局2021
劉敞(1019—1068)字原父,號公是先生,為北宋仁宗朝名臣,以學問、文章著稱,仕至翰林侍讀學士,與歐陽修、梅堯臣等往來密切。本書對劉敞一生主要事跡及存世作品予以詳細考證,按年、月、日時序記錄編排,在事跡描述中突出劉敞生平游歷之地與相應經行路線,同時通過史料、信札、詩歌唱和等,對劉敞的家族世系、人際關系網絡等進行梳理
2024年10月16日,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周年紀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75年的光輝歷程中,“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兩彈一星”精神被第一批納入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本書通過大量鮮活的人物事例和珍貴的史料圖片,回顧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14位清華人發(fā)奮求學、以身許國、艱苦奮斗
本書旨在討論中古士族祖先記憶中的構成、載體以及意義。譜系和譜牒是其中最關鍵的話題。上編“貞石證譜”,從譜系的石刻化傳統(tǒng)入手,探尋中古譜牒與石刻文獻的共生關系,追蹤譜牒知識的基本史源,在此基礎上觀察中古譜牒在士族社會中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下編“個案研究”,集矢于中古碑志中向來被學者忽視的介于虛實之間的祖先描述,尤其考察祖先
汪應洛院士是舉世公認的著名教育家、管理科學與工程專家,中國現(xiàn)代管理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他創(chuàng)建了中國管理工程學科和管理學門類,重建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培養(yǎng)了中國大陸(內地)第一位管理工程博士。在國內最早開辦培養(yǎng)既具有工程知識又有管理能力的高級管理人才的工業(yè)工程雙學位,最早開辦國內MBA、EMBA教育。作為國務院學
這是一部人物藝術傳記。本書以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榮宏君專題講座為基礎潤色而成,全書共九章:黃州寒食、梅花知己、天下治平、新歲展慶、瀟湘竹石、洞庭春色、枯木怪石、煙雨西湖、青山玉瘞,含有百余幅插圖。該書以蘇東坡的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及其成就為切入點,通過講述蘇東坡傳世書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歷史背景、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深入
本書以唐代文學浙東詩人群為研究對象,考察唐代浙東地區(qū)歷次影響較大的詩人唱和活動,研究其地域特征與時代特征,這是第一次對唐代浙東詩人群體進行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的研究。內容包括以下五章:(一)元稹浙東幕府文學研究;(二)大歷鮑防詩人聯(lián)唱;(三)薛蘋、孟簡浙東唱和與唐代禹廟文學;(四)賀知章歸越唱和詩研究;李訥浙東唱和與越州女
陳望道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譯者,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重要成員,也是新中國成立后復旦大學第一任校長。本書基于對陳望道相關史料和大量文獻的深入研讀和梳理,在充分吸收黨史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時間為序、以事件為軸,通過40個章節(jié)的文字鋪陳,輔以50幅惟妙惟肖的工筆畫,勾勒出陳望道的非凡生命歷程中的若干閃耀瞬
周孝先出生于書香門第,是香港已故著名愛國實業(yè)家、收藏家。他生前愛國愛港愛鄉(xiāng),一生低調做人,潛心做事,樂施好善,酷愛收藏,為傳承中華文化不遺余力。本書通過大量的走訪和實地調研,用豐富的史料說話,用生動活潑的文學語言和富有吸引力的敘述,以點帶面,點面結合,詳略得當,既有一定廣度,又有一定深度;既真實可信,又可親可感。通過對
孫衣言(1815—1894),字紹聞,號琴西,晚號遁披,齋名遜學,浙江瑞安人。清代官員、學者、藏書家。道光三十年進士,授編修,光緒間官至太仆寺卿,尋以疾乞歸。生平努力搜輯鄉(xiāng)邦文獻,刻《永嘉叢書》,筑玉海樓以藏書。著有《甌海軼聞》《永嘉古文詞略》《永嘉內外集》《遜學齋詩文鈔》等。子孫詒讓,購書益富。后其藏書大部分歸于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