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伊坪,這位我黨早期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優(yōu)秀的地下工作領導人,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無畏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令人敬仰,感人至深。通過此書,了解和領悟到我黨早期的地下工作者成長的艱難困苦、以及在革命斗爭中堅強的革命意志和舍生忘死的民族氣節(jié)。趙伊坪從孜孜以求的學生時代開始就投入到愛國救國的熱潮,積極參與組織學生運動、農(nóng)民運動,傳
一部勵志與艱辛的個人史,一首睿智與勇氣的生命詩。本書以作者童年生活和家事為起點,以工作經(jīng)歷與事件敘述為中心,通過對人生之旅的書寫,將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生活體驗以及諸多對世界的感悟,娓娓道來,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追求事業(yè)的堅毅性格與崇高信仰。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洞見,以及所展示的個人魅力,會給后來者帶來積極的借鑒意義。對于地方而
這是一本講述一個普通人如何朝命運要答案的圖書,作者是千萬粉絲博主赫為強哥。本書2大篇章揭示遇強則強順勢而為的人生真諦,17個小節(jié)講透普通人也能復制掌握命運主動權的核心要義。無論你身處人生的任何階段,出身于什么樣的家庭,都可以一遍一遍地從這本書中得到滋養(yǎng)、啟發(fā),學到有尊嚴的活法和有效的干法。沒有什么生來如此,愚者認命,庸
本書系上海魯迅紀念館編的《上海魯迅研究》第103輯,本輯聚焦魯迅與同時代人,邀請海內外學者撰寫相關文章。共收錄朝魯迅同時代人研究魯迅作品研究魯迅生平研究等主題的研究論文共31篇,關注了魯迅與其同時代的蘇曼殊、江紹原、陳君葆等學者在學術以及生活中的交往,魯迅早年對于地礦學的研究及其開創(chuàng)意義等。同時,本書還設有史料辯證讀書
胡適,現(xiàn)代著名學者,1910年至1917年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其間所記17冊50多萬字的日記和札記,詳細記錄了他的學習和日常生活,是研究這位一代學人的可靠史料。胡適的留學日記最早于1939年由上海亞東圖書館以《藏暉室札記》為名整理排印出版。1947年,商務印書館將其改名為《胡適留學日記》后重印。1959年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fā)地、偉大建黨精神的孕育地。上海的每一個紅色足跡,不僅是歷史的記憶,更是激勵后人不忘初心、接續(xù)奮斗的精神財富,值得深入挖掘、廣泛傳揚。作為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同時也是上海最大的烈士紀念設施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契合新時代新征程新目標,在2017年完成基本陳列及配套設施更新。陳列《英雄壯歌上
作為《國歌》的作者、我國著名的人民音樂家,聶耳的作品始終懷著熱血與真情,他是時代的歌者,他譜寫的曲調激昂地對抗不公,熱情地贊頌人民,雖然他在23歲正值青春便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但他在當民族危亡之際,用自己的歌聲燃起了抗日救亡的怒火,發(fā)出了戰(zhàn)斗的吶喊,吹響了時代的號角,唱出了民族的希望!他便是那個時代最勇敢的青年,他,就是
該選題為地方文化類選題。選題系統(tǒng)介紹了鄱陽現(xiàn)存的傳統(tǒng)手藝。鄱陽是江西最古老的縣,傳統(tǒng)手藝被匠人們傳承和守護者。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許多傳統(tǒng)手藝淡出了人們的視野。為把傳統(tǒng)手藝記錄下來,讓后人了解傳統(tǒng)手藝的精髓,編者采訪了150位匠人,內容涉及100種傳統(tǒng)手藝,全方位解讀當?shù)貍鹘y(tǒng)手藝的美學精髓與精神內核,讓讀者了解傳統(tǒng)手藝的
王承書是我國鈾同位素分離理論奠基人,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工程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曾任核工業(yè)理化工程研究院的前身華北六〇五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三研究院研究員,大型氣體擴散機總設計師等職務。適逢核工業(yè)理化工程研究院成立60周年,本書分為“愛國、創(chuàng)新、求實、奉獻、協(xié)同、育人”六篇,旨在通過
黃祖洽先生是我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核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及低能核物理研究所所長和名譽所長。曾任第二機械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理論部副主任、北京第九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物理學報》主編。黃先生是中國核反應堆理論和設計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2024年10月是黃祖洽百年誕辰,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