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高等教育本科生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習指導書。全書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以高教社2023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依據,對教材的知識體系進行了梳理精編,對各章重難點知識進行了解疑釋惑,并按分章、分層次設置了練習題,以便學生練習提高。本書內容在涵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的同
本書以《資本論》《人類學筆記》《歷史學筆記》、關于俄國問題的通信等文獻為重點,將馬克思晚年手稿的內容置于馬克思“世界市場”和“世界歷史”理論的整體背景中,認為馬克思晚年手稿與《資本論》《政治經濟學批判》手稿群的工作是一致的。本書對我們理解當今的全球化、東西方關系以及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也有較大裨益。
本書以馬克思恩格斯勞動觀整體為研究對象,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為研究指向,以馬克思的兩大發(fā)現為參照,以物質生產勞動、雇傭勞動和自由勞動為核心范疇,沿著馬克思恩格斯勞動觀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總變革、資本總批判以及無產階級解放的歷史總歸宿中的基礎性地位和作用為思路開展研究。
本書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所體現和凝練的基本經驗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經驗,以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繼續(xù)發(fā)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環(huán)境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思想的核心旨趣在于,人與自然之間既是主客體關系,又是共生訴求的關系,這種關系通過勞動或實踐得以外化與實現;闡述了資本的逐利性在異化勞動的同時,也異化了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產生了“物質變換裂縫”及各種生態(tài)災難;并指出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條道路,只有逐步
本書以厘清作為歷史科學方法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為始,重點闡釋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歷史原則與作為辯證法內在要求的具體化。在此基礎上,本書對馬克思的歷史學研究進行了梳理,進而聚焦馬克思晚年的歷史學研究成果,即《古代社會史筆記》與《卡爾·馬克思歷史學筆記》。以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具體化為研究路徑,重新回到《古代社會史筆記》與《卡爾
自由時間問題是關涉人的生存方式和社會價值的重大議題,不僅在馬克思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長期以來是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一個難點。馬克思發(fā)現,自18世紀工業(yè)革命爆發(fā)以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fā)展縮短了必要勞動時間,但人類的自由時間非但沒有增加,相反,現代人的勞動時間反而比古代人更長了,自由時間匱乏成為現代人面臨的嚴峻生存考驗。
本書源自作者的博士畢業(yè)論文,為十三五雙重建設項目成果,也是其多年理論研究工作的系統(tǒng)梳理。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利益和諧觀的中國實踐為主題,分利益和諧的概念分析利益和諧的意義分析利益和諧的歷史分析利益和諧的領域分析利益和諧的關系分析利益和諧的路徑分析利益和諧的發(fā)展分析七章進行闡述,從馬克思主義的利益觀角度出發(fā),挖掘其中國化實踐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以下簡稱《導言》)是馬克思為他計劃中的政治經濟學著作撰寫的總的導言。這部著作集中闡述了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分析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關系,論述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互關系的基本原理。它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經典文獻,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列出的領導干部必讀的馬克思主義經典篇
本書詳細而系統(tǒng)地概括與闡釋了列寧法律監(jiān)督思想的理論淵源、發(fā)展歷程、主要內容和制度建構,揭示了列寧法律監(jiān)督思想的歷史影響以及對當代中國法律監(jiān)督制度完善發(fā)展的理論價值。通過深入研究列寧的監(jiān)督思想,作者認真思索了如何繼承與發(fā)展列寧法律監(jiān)督思想的問題,對推進中國檢察制度和監(jiān)察制度的理論研究和改革實踐提供了制度考證和理論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