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回顧了黑格爾對現(xiàn)代性反思和批判的發(fā)展歷程,把其分為3個歷史時期,呈現(xiàn)出從早期崇仰現(xiàn)代性原則到中期批判現(xiàn)代性弊病再到晚期和解現(xiàn)代性矛盾的發(fā)展特征。通過分析黑格爾的現(xiàn)代性批判與宗教批判之間的張力關系,考察了黑格爾對時代問題和反思與回應。從現(xiàn)代性的批判性、現(xiàn)代性的邏輯原則、現(xiàn)代性的弊病及根源、超越現(xiàn)代性的路徑等四個方
瓦爾特·本雅明的著作自20世紀陸續(xù)譯介到中文世界以來,產生了廣泛影響,是人文學科領域公認的重要作品。本書匯集本雅明六部經典作品于一冊,由王涌教授翻譯并作注,方便讀者閱讀與收藏。 《攝影小史》《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愛德華·?怂梗菏詹丶液蜌v史學家》是本雅明關于藝術研究的三篇經典文章,堪稱
本書以法國著名哲學家列維納斯的代表作《總體與無限》為研究對象,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采取逐章逐節(jié)的細讀并輔以相關思想背景分析的形式,力爭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對列氏晦澀艱深的所謂“絕對他者”的倫理學思想進行簡括而不乏深入的理解。書稿按列維納斯《總體與無限》章節(jié)結構,逐節(jié)解析其中提出的重點概念,分析該章節(jié)內部邏輯及與前后文、列維
二十世紀法國哲學家保羅?利科的研究領域極其廣泛,中、后期的詮釋學與敘事理論備受推崇,與之相比,本書聚焦于利科的前期思想,意志問題的實存論現(xiàn)象學研究,它吸收了胡塞爾的現(xiàn)象學方法,并將其推進到意志領域。正是在意志哲學體系中,利科涉入了惡的問題,并逐步發(fā)展出-套層次分明、精致復雜的惡論。利科的現(xiàn)象學——詮釋學的惡論不僅從方法
本書記錄了二十多位20世紀知識界和政治界的著名人物,如溫斯頓·丘吉爾、富蘭克林·羅斯福、哈伊姆·魏茨曼、奧爾德斯·赫胥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弗吉尼亞·伍爾夫、埃德蒙·威爾遜等。這些人,伯林都很熟悉,他以自然天成的幽默感、
歸于柏拉圖名下的十八封書信中,《第七封書信》和《第八封書信》被學術界認為是真實的、重要和有價值的兩封書信。它們在篇幅上占柏拉圖全部書信的一半以上。與國外(主要是歐美的幾個國家,諸如德、英、法和美國等)對《柏拉圖書信集》(《第七封書信》和《第八封書信》)形成了眾多譯本和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相比,國內(除了一些——包括希臘哲學
本書主要研究德國觀念論的源與流,以及海德格爾對德國觀念論的解釋。其學術價值在于聚焦德國觀念論各體系的立場和方法,并將立場和方法問題貫穿于海德格爾與德國觀念論的關系研究中。
本書共七章,內容包括:?峦砥诘膫惱磙D向、?聜惱硭季w的譜系學研究方法、?抡摴畔ED-羅馬性關系中的自我倫理建構等。
本書試圖透過位全面理解并超越現(xiàn)代的哲人尼采的火眼金睛,觀察現(xiàn)代思想的開端,即培根-笛卡爾主義與柏拉圖傳統(tǒng)相遇的時刻,由此展示現(xiàn)代意識為何以及如何被現(xiàn)代思想奠基者塑造出來。作者沒有像通常的哲學史家那樣,歷史地和批判地闡述某些哲學理論的產生、發(fā)展和影響過程,而是在尼采的指引下,悉心解讀了三個原文本:培根的《新大西島》《宣告
本書從現(xiàn)代否定的辯證法的理論淵源起步,開始對德國古典哲學、現(xiàn)代哲學及其法蘭克福學派的辯證法進行了內在的清理,進而著重分析了在現(xiàn)代背景下的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理論指向、核心價值及其歷史轉向,并在此基礎上認真探究了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思想,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分析了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實質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