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法國哲學家雅克·德里達和他最重要的學生之一伊麗莎白·盧迪內(nèi)斯庫的一本談話錄。這對師徒,一個是聲名卓著的解構(gòu)主義哲學家,另一個未來將成為法國重量級的歷史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他們歷時三十年的對話就從這里啟幕!皬牟煌讌f(xié)”的德里達和盧迪內(nèi)斯庫演繹了蘇格拉底式的辯難,雙方的意見并不總是一致,其間語鋒犀利、觀點挑激,思想火
《青年黑格爾》由格奧爾格·盧卡奇于1938年完成,1948年在蘇黎士出版,是盧卡奇轉(zhuǎn)向馬克思主義成熟期之后,以馬克思的思想和方法論為指導原則寫成的黑格爾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本書分為以下四個章節(jié):“青年黑格爾的共和主義時期(伯爾尼1793—1796年)”“黑格爾社會觀的危機與其辯證方法的開端(法蘭克福1797—1800年)”
本書為學術(shù)專著。盧卡奇·格奧爾格(1885—1971),匈牙利人,馬克思主義評論家和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體裁(Genre)也稱文體,既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類型,是主體表達的方式,也是主體間交流的形式。作為形式,體裁本身既是對創(chuàng)作及其內(nèi)容的表達,也是聯(lián)系接受者的媒介。在盧卡奇美學思想中,形式在本質(zhì)上是一個本體
本書主要描寫了法國啟蒙運動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有歷史學家認為,西方對人類文明最主要的貢獻有兩個,一個是英國的工業(yè)革命,另一個是法國的啟蒙運動。由于啟蒙運動,自由平等的思想傳遍了全世界,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許多珍貴遺產(chǎn)。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可能就是馬克思所說:“使他認識到自己是人。”啟蒙運動引發(fā)了法國大革命,在國家政治制度方
《簡讀培根》不僅僅是一本對培根生平的簡單勾勒的書,更是一部深入骨髓的思想剖析著作。它像一把鑰匙,打開一扇通往17世紀思想巨擘內(nèi)心深處的大門。通過這本書,讀者將如同親歷者般,目睹培根在歷史長河中的起伏與掙扎,見證他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用智慧的火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斯溫伯恩為當代英國著名宗教哲學家,牛津大學教授,英國科學院院士。他自覺承擔起一個自然神學家的使命,用現(xiàn)代科學知識和邏輯實證主義的嚴密方法,論證基督教信仰的合理性。本書抽絲剝縷、嚴密而詳細地講述了斯溫伯恩關(guān)于基督教文化的解讀,比如上帝是全能的,但不能做邏輯上不可能的事情。
本書旨在論述關(guān)于現(xiàn)代靈魂與一種新的審判權(quán)力之間相互關(guān)系的歷史,論述現(xiàn)行的科學法律綜合體的系譜。在這種綜合體中,懲罰權(quán)力獲得了自身的基礎(chǔ)、證明和規(guī)則,擴大了自己的效應,并且用這種綜合體掩飾自己超常的獨特性。 ?路Q此書為我的第一部著作,歷史學家彼得·蓋伊則將《規(guī)訓與懲罰》描述為?碌年P(guān)鍵文本,認為它影響了1
本書是中文世界最為人熟知的?伦髌。 羅蘭·巴爾特說,這部著作是對知識的清洗和質(zhì)疑。它把自然的一個片斷交還給歷史,改造了瘋癲,即把我們當作醫(yī)學現(xiàn)象的東西變成了一種文明現(xiàn)象。實際上,福柯從未界定瘋癲;瘋癲并不是認識對象,其歷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說,它不過是這種認識本身;瘋癲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隨時間而變的
本書是法國存在哲學家加布里埃爾·馬賽爾的第二本《形上日記》,記錄他對于存在的省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馬賽爾應召入伍,由于體弱被分派到巴黎的紅十字會做尋找失蹤官兵的工作,在這里,他每天見到的都是前來詢問丈夫、兒子下落的婦女。馬賽爾在她們的臉上看到了強烈的痛苦和焦慮,這一體驗極大地觸動了他的心靈,令他的哲學
本書為美國引進版權(quán)圖書。在本書中,沃德·法恩斯沃斯解釋了蘇格拉底方法是什么,它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什么它在我們這個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全書可分為3個部分,前4章介紹了蘇格拉底思維的基礎(chǔ)原則,第5-12章介紹了同一性、類比等具體技巧,第13-18章講述了蘇格拉底倫理學等延伸內(nèi)容。本書將蘇格拉底提出問題的方式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