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學(第二十八輯)》主要內容包括《古音匯纂》專欄、經學歷史、經學義理、經學文獻、書訊·札記幾部分。
該教材從蒙學、四書、五經、諸子及格言等入手,選取國學典籍中有代表性的《易經》《論語》《孟子》《道德經》《莊子》《荀子》《韓非子》《千字文》《六祖壇經》《大學》《中庸》《三字經》《朱子家訓》《圍爐夜話》《名賢集》,可以作為一本普及性讀物,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適當加以注解,必要的地方進行翻譯,以幫助學生理解。書前有關于其人
《名家筆下的中國老城市》講述了一個個擁有燦爛文化的老城市的故事,可以讓我們用少的時間觸摸這些歷史名城的前世今生。這套書的編者是一群熟悉學生的語文名師,他們不僅熟悉自己生活的城市,更了解學生的喜好和閱讀品性。相信這套以學生為特定閱讀對象的城市文學讀本,一定會受到學生們的喜愛。 ——吳忠豪(上海師范大學教授) 城市
本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面向社會公眾所做的有關國學,特別是儒學方面的講演,基本上是現場實錄,有問有答,特色鮮明。二是以發(fā)問或對談的形式,就國學研究的現狀、高校國學專業(yè)的發(fā)展、國學教育與大眾普及等問題所做的探討。三是對張岱年、湯一介、龐樸等先生的追憶,通過作者親身的經歷和體會,展現了這些國學大家的風采。
《國學季刊》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尼山學堂主辦的學術季刊,每年四期,繁體橫排,16開本,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季刊主要登載與我國古代傳統(tǒng)學術相關的各種專門性研究論文,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分,為純學術著作。目的是按照古典學術自身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學科基礎寬厚,能夠潛心中國古典學術研究,繼承、研究
有關歷代晉人的著述精粹。含31位晉人,39種著作,如王家屏《復宿山房集》、邢大道《白云巢集》二十四卷、亢思謙《慎修堂集》二十卷、韓文《韓忠定公集》四卷等。此次經今人整理點校,乃《山右叢書初編》《山右叢書二編》后又一部大型晉人古籍整理集成性著作。
本卷收録日本漢學家有關五經注疏之作十五種,分成十二冊!吨芤子桙c》《尚書訓點》《詩經訓點》《春秋訓點》均為林羅山所著,收入雪珂堂刊《保定五經》中,每半頁九行,行十五字,字大悅目;《毛詩補義》十二卷,岡田白駒撰,延亨三年(1748)京師書房風月堂刊;《毛詩品物圖考》七卷,岡澹斎撰,天明五年(1785)杏林軒、五車堂刊本;
廖平是晚清以來今文經學和蜀學的代表人物,他在中國經學史和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本“集”整理廖平著述,除收入廖平生前所編《六譯館叢書》中的幾乎所有文獻外(不含輯錄的個別前人文獻),同時盡可能地收錄(叢書)之外的廖平文獻,定名為“廖平集”,分冊陸續(xù)出版。
《國學論衡》系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的學術集刊,旨在為從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學研究學者提供學術交流之平臺,通過學術研究增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國學的理解和詮釋;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國學與世界文化、文明之間的對話;以理性考量塑造未來中國文化和學術思考。本刊現為采取匿名評審制度的年利,刊登國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及書評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