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個人文集。本書收錄110余篇由對日宣傳期刊《人民中國》前總編輯王眾一所寫文章。從1989年入職人民中國雜志社,到2023年告別總編輯崗位,30余年來王眾一致力于跨文化傳播、中日交流、中日友好往來事業(yè)。書中收錄文章,既有王眾一首篇獨自采寫的報道,與著名人士的采訪對談,也有他對國際傳播、中日關系、翻譯實踐、大眾文化
《外國語言文學與文化論叢18》遴選了近年來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最新的研究成果。全書分為翻譯、文學與文化、語言與語言教學、區(qū)域與國別研究這幾個部分,涉及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及相關研究。論文集體現(xiàn)了學院傳統(tǒng)優(yōu)勢的學科方向,展示了學院在此領域取得的成績。論文集以視域擴展為突出特點,融合跨學科的視野和研究方法,探索外語學科
本書為《蔡元培全集》的第十二卷,收錄蔡元培先生19011921年期間的譯著8種,包括《哲學總論》《哲學要領》《教授法原理》《妖怪學講義錄(總論)》《倫理學原理》《德意志大學之特色》《撒克遜小學(國民學校)制度》《柏格森玄學導言(節(jié)譯)》。蔡元培在譯學領域成就不凡,翻譯工作貫穿他的學術生涯。蔡元培曾譯介多部具有重要影響的
《宏德學刊》以研究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宗旨,常設的欄目包括:儒釋道綜合研究;中華語言文字研究;珍稀文獻整理與研究;傳統(tǒng)智慧與現(xiàn)代管理研究;中國文化遺產研究;價值觀與道德建設研究;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綜述、重要學術對話、書評等。
《遇見》一書收集了作者在北京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心得體會等文章30篇。主要講述了作者在農業(yè)農村部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司掛職期間的工作經(jīng)歷,反映農業(yè)農村發(fā)展和鄉(xiāng)村振興的工作成果以及獨自在京的生活體驗。書中記述了作者參觀國家博物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北大紅樓等博物館,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李大釗烈士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建設·浦東論壇——歷史學話語體系建設·2021”在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和線上會場同時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立足中國、放眼世界,著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譜寫中國特色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新篇章。本書是2021年在上海召開的浦東論壇歷史學論壇的論文集
《清華社會科學》是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連續(xù)出版物,旨在為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學科和領域提供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現(xiàn)階段每年出版兩輯。本刊堅持學術為本、問題導向,采用編輯部審稿與匿名審稿結合的方式,倡導嚴謹?shù)膶W風,鼓勵理論、歷史和實證研究相結合。本輯設有“特稿”“專題:韋伯社會理論再研究”“
《中華翻譯家代表性譯文庫·董樂山卷》包含導言、董樂山譯著節(jié)選和董樂山譯事年表三個部分。導言介紹了董樂山先生的翻譯生涯、代表譯著、翻譯思想、翻譯影響和選編說明,旨在讓讀者在閱讀董樂山先生的譯著之前,了解董樂山先生的翻譯生涯、翻譯思想等信息,從而更好地品味他的作品。董樂山譯著節(jié)選來自《一九八四》《囚鳥》《巴黎燒了嗎?》《蘇
趙承楷先生是一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書法教育家,其著述頗豐,有書法的、文學的、哲學的、考古的,如《大學書法教程》《習字啟蒙》《書法斷論》《藝術鉤沉》《秋葉集》《走進漢畫》(合作)、《藝術思考》《我的心聲》等!吨感叫揿铩w承楷學術文集選》收錄趙承楷先生九十年生涯的主要學術文集成果,包涵書法16篇、文學6篇、考古31篇
本書包含哲學篇,經(jīng)濟學篇,管理學篇及實踐篇。其中經(jīng)濟學篇與管理學篇,是作者從已發(fā)表過的論著中選取具有自身特點的內容重新修改而成,而哲學篇與實踐篇是沒有發(fā)表過的。哲學篇通過數(shù)學哲學與企業(yè)家精神哲學問題的討論,展示了作者一貫尊崇的思想路線與方法論,它們在本書中得到貫徹;實踐篇中的主要內容是作者為企業(yè)管理咨詢的總結,反映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