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及簡潔流暢的表達方式,對中國的國學常識、國學典籍、國學思想、國學典故、國粹、國學大師等六個方面逐一分類闡述,旨在使讀者了解國學精髓,領略國學精華,感悟國學精神,從而達到鑒古知今,探尋中華文化之本的目的。
《國學季刊》是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尼山學堂主辦的學術季刊,每年四期,繁體橫排,16開本,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本季刊主要登載與我國古代傳統(tǒng)學術相關的各種專門性研究論文,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分,為純學術著作。目的是按照古典學術自身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學科基礎寬厚,能夠潛心中國古典學術研究,繼承、研究
域外典籍與中韓文化:朝鮮申悅道與《懶齋集》研究
商務印書館函授講義十三種,是近百年來作者***、著作最簡明、體系***的國學講義。這套講義且不說其創(chuàng)意創(chuàng)辦的單位上海商務印書館是百余年間歷史最為悠久、學術含量最高、經營理念最善的優(yōu)秀出版機構,單看各冊講義的署名,就已經是自帶廣告語了。
孔穎達為唐初經學家,其編纂的《五經正義》是集魏晉南北朝以來經學大成的著作,也成為經學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本書對唐初著名經學家孔穎達的詩經學成就進行了系統(tǒng)考察。本書首先考察了孔穎達的生平、孔穎達編纂《五經正義》的緣起、《五經正義》的政治及學術成就。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分析了孔穎達在《詩經》上的成就。內容涉及如下方面:孔穎達
《國學十六講》是辛意云在臺灣建國中學國學社的授課之稿,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用孔子與弟子聊天的方式傳授心法,從青年的問題與煩惱入手,提出讀書是解決煩惱的途徑。辛意云通過傳統(tǒng)經典,教青年認識中國文化之精神,獲得人生經驗與智慧,獲得生命喜悅之道的途徑。 書中通過《論語》,教人學做人、知愛人,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通過《大學》
身邊的國學 天
《國學茶座》的創(chuàng)刊目標是普及國學知識,發(fā)表國學新見,培育國學新人;谶@樣的目標,該雜志的讀者以高中生、大學生、研究生、青年教師為主,同時,從事國學相關工作如編輯、圖書館、企業(yè)文化教育、對外漢語教育(孔子學院)等方面的專業(yè)人員以及一般國學愛好者也是我們服務的對象。該雜志既注重知識的介紹,又注重探幽抉微,闡發(fā)新見。典籍之
本書共五章,內容包括:德國巴伐利亞州立圖書館藏金門瑤經書抄本的文獻特征;版本繁多的首位之經:瑤族《玉皇經》;取法道經的判教體系:瑤族《尊典經》;喪場軌范與儀法大全:瑤族《度人經》三種等。
?敝畬W是古典文獻學的基石,而對于儒家經典文本的?,更是經學乃至中國古典學術的核心內容。儒家經典相沿有“五經”“九經三傳”諸說,南宋之后,十三經的組合方式,逐漸形成固定搭配,《十三經注疏》遂成為士人閱讀的最基本文獻,影響深遠。然而由于經疏文字率而搭配,相互遷就改易,人為造成經典文本的混淆。宋板《十三經注疏》在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