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是高尚醇美之學,是對儒學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宋明理學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把陽明文化淵源、王陽明先生的生平、《傳習錄》及陽明先生的其他著作融合在一起,就是想讓對陽明心學思想感興趣的朋友能系統(tǒng)地了解陽明先生,能夠真切地體味到先生倡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的深意。
本書通過對王陽明家書的客觀呈現和精彩評析,引領讀者走近一個真實、親切的王陽明,一個不離煙火氣、有著圣賢智、豪杰情的王陽明。這些家書,有的談朝局時政,有的論學問功夫,還有的話家長里短、兒女情長,但無一例外都蘊藏著王陽明心學的學理與真諦。它們是良知教育的范本,是王陽明把知行合一等思想落實到具體生活中的案例集合。其中關于立志
本書是一本獨特的王陽明傳記,將明代著名作家馮夢龍的《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亂錄》和王陽明入室弟子鄒守益的《王陽明先生圖譜》合二為一。《靖亂錄》原文包括正文和眉批,本書予以標點、分段,并將《圖譜》中30幅圖分別插入正文相應位置,更增添三幅王陽明手跡。此外,本書添加了對《靖亂錄》正文的大量注釋,包括?庇、生僻詞語注釋、
唐君毅先生稱周敦頤為宋明理學的開山祖,而劉宗周則為后之大師:宋明理學以濂溪之為太極圖說,以人之主靜立人極以合太極始,而以蕺山之人極圖說之攝太極之義于人極之義終也。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對蕺山學派的盟主劉宗周的生平、學術淵源、學術特色等方面進行梳理與研究;下篇則以全祖望等學者的研究為線索,將劉宗周的弟子,即蕺山后學分為
本書是作者對明代陳建的《學蔀通辨》進行深入研究后的成果集成。依從陳建《學蔀通辨》《治安要議》《皇明通紀》三部著述,考證了其經由“究心學術邪正之分”而至“國家因革之亂之故”的經世學術及治世思想。
本書首先將《傳習錄》所涉及的引語和背景知識簡明切要地一一注出,為讀者掃清了閱讀的文字和知識障礙。第二,本書的特色在于將《傳習錄》與《王陽明全集》對照,并將《傳習錄》上中下三卷打通,對其中在義理上可以互相印證的條目作了貫通的考辨,從整體上把握王陽明的思想;并進一步將視野擴展到陽明后學,通過對王門弟子的著作及其思想的解讀,
本書是作者本重要的著作,主要在晚明思想裂變的大背景下,討論西學的傳入與晚明學者的回應。作者認為,明代在王陽明以后心學流弊叢生,佛門衰頹,思想界呈裂變態(tài)勢,如何落實道德實踐成為一個重要的難題。以晚明的這種現實問題為基本立足點,作者討論了西學的傳入過程、策略與基本內容以及相對應的晚明學者的回應,對西學之無法解決當時的問題作
陽明心學在日本
本書分為內篇與外篇兩部分,內篇收錄了來知德的理學著述,外篇則收錄了來知德一生當中創(chuàng)作的共五百余首詩、歌、賦,相當于是來知德的詩文匯編。本冊為下冊。
本書分為內篇與外篇兩部分,內篇收錄了來知德的理學著述,外篇則收錄了來知德一生當中創(chuàng)作的共五百余首詩、歌、賦,相當于是來知德的詩文匯編。本冊為中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