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思想史上,康有為是個飽受爭議的人物,他既是傳統(tǒng)的叛逆者,又頗具保守主義氣質(zhì)。也因此,如何展現(xiàn)其思想的復雜性成了康有為研究的重要突破口。本書圍繞康有為的思想核心三世說展開,將康氏放到整個經(jīng)學傳統(tǒng)中進行理解,揭示康有為如何在繼承經(jīng)學傳統(tǒng)的同時,又極大突破了傳統(tǒng)經(jīng)學,從而自成一套大同理想建構。 作者認為,三世說建立在孔
本書稿系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學術文庫(精裝第二輯)一種,龔自珍研究專家孫文光先生三十余年來研究龔自珍論文之結集。本書稿收入的二十余篇文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龔自珍生平、思想和交游研究;二是龔自珍文學成就研究;三是龔自珍詩文作品賞析。這些研究成果,在近代文學研究界具有重要影響。另外,附錄孫文光先生未刊稿《龔自珍師
收在本書中的梁啟超書跡,有臨古,也有創(chuàng)作,更多的則是其作為文人日常書寫的題跋、手稿、信札等,書寫時心無掛礙,自由揮灑,神采煥然,字里行間透露出其對中華文化深沉博大之愛!
此書以梁啟超的個人經(jīng)歷為主線,詳細記述了他的成長背景、學術探索、政治參與以及對社會變革的深刻影響。書中不僅呈現(xiàn)了梁啟超與同時代重要人物如康有為、袁世凱、孫中山之間的復雜關系,還揭示了他在維新運動、戊戌變法、立憲運動以及民國初年政治活動中的角色和貢獻。通過豐富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細膩的筆觸,《中國名人大傳,梁啟超傳》不僅展現(xiàn)
本書記錄了晚清至民國初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康有為從廣東南海的書香門第走向國家政治舞臺中心的歷程。從早年的儒家學問與西方文化接觸,到戊戌變法的激進倡導,康有為始終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書中細致描寫了他如何提出“公羊三世說”,推動制度改革,以及變法失敗后流亡海外的經(jīng)歷?涤袨榈暮M庥螝v不僅拓寬了他的視野,也促成了他對世界文
本書是一部探討羅素哲學中的實在主義知識論對中國近現(xiàn)代哲學特別是金岳霖、張岱年知識論理論的影響與發(fā)展的學術性專著。本書從羅素哲學在中國以邏輯分析方法研究知識論感覺論:認識的來源概念論:認識的范圍與限度真理觀:認識的最終目標實在主義知識論轉(zhuǎn)化的成果與意義五章,詳細論述和辨析了金岳霖和張岱年是如何在批判地繼承羅素哲學基礎上建
本書以譚嗣同為敘述主線,深刻描摹了晚清士人群像。其中有思想啟蒙者康有為,有青年變革者梁啟超,有思想者嚴復,有裱糊匠李鴻章,有洋務者張之洞。國家危難之時,譚嗣同與他的同時代的書生們不避生死,積極投身于改革變法之中;在變法失敗之際,有的人不畏死難,有的人首鼠兩端,有的人韜光隱晦,有的人慷慨就義。他們用志士精神閃耀了晚清的歷
本書收錄了嚴復的文明互鑒之道及其現(xiàn)代意義、嚴復與清末民初中國士人的現(xiàn)代轉(zhuǎn)向、為建設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國家尋覓哲學基礎——嚴復對康德和黑格爾哲學的闡釋、嚴復啟蒙救國思想及其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影響、嚴復新民思想的發(fā)展及其歷史地位、嚴復思想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現(xiàn)實意義等文章。
本書為梁啟超經(jīng)典散雜文選集。全書分為修身寄語、知性教育、家國情懷三個部分,擷取其講究學問、人生、趣味、教育等相關主題的文章,意趣盎然,發(fā)人深思,且兼具思辨性,有益于青少年讀者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本書全面展示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發(fā)展演變過程,深入論述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重大理論問題。書中以近代各界人士的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為視角,呈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復興思想的萌發(fā)、生成、發(fā)展與普遍流行的歷程,并專題討論民族復興思想的相關理論學術問題,涉及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意識、學術中國化等。作者述史的同時,深入探討了怎樣才能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