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國當代詩歌現場為觀照基本點,從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理論等多方面對當代漢語新詩的發(fā)展與現狀進行了全方位的掃描。其分析精確,有個性,有耐性。并不是僅僅就詩歌進行綜述或點評,而是選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詩人詩作,也選取了對于中國現代詩具有引領和啟迪作用的老一輩詩人。如此一來,老中青三代詩人在研究者的筆下,就成了一個連貫的敘述綜
《詩詞讀寫叢話》主要介紹如何欣賞詩、如何學寫詩。大膽寫詩包括三層意思:一是打破拘束,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不問是否合于破題、承題的傳統;二是怎樣想的就怎樣寫,不問是否離時風太遠;三是講作法,有時難免觸及用心和招數,近于泄底,或說殺風景?傊窍胫獰o不言,言無不盡,以期對提到的那些不恥下問的相識,以及他們的同道,舍得花錢買各
李賀是唐代重要詩人,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他善于熔鑄辭采,馳騁想象,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奇?zhèn)ス骞值乃囆g形象,富有感染力,雖終年僅二十七,卻足以赫然名家。因其奇詭、跳躍的組織方式,昌谷詩不易讀解,自宋至清有十余家作注。本書對李賀詩作進行精譯精注。全書分為四卷,共200余首詩,匯集李賀代表性詩作,
本項目是202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現當代小說理論編年史》(1895—2020)編撰暨古典資源重釋重構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以中國現當代小說理論史為研究對象敘述中國現當代小說理論史,建構富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現實主義小說理論的復雜歷程與豐富面貌;以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現實主義小說理論的建構歷程為歷史秩序、邏輯來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是研究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歷史事件、社會面貌、風土人情的經典素材。為了方便廣大讀者學習、鑒賞、交流,滿足多樣化的閱讀需求,使《詩經》更加雅俗共賞、富于特色和朗朗上口,豐富《詩經》相關讀物的形式,本書按《詩經》現行流行版本的編排內容和順序,經查閱大量權威性
本書主要為蒙古文學知名專家阿爾泰、劉成、蘇尤格、海日寒等對滿全詩歌作品和學術作品進行梳理與闡釋。滿全,二級教授、內蒙古作家協會主席、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者。著有《蒙古族書面文學的基本體系研究》《文本、意義結構、文化闡釋》《飛鳥集》等百余部著作。本書收錄了《詩化宇宙的想象性建構:滿全大型散文詩〈飛鳥
《蒙古文學學科史》由《蒙古文學學科史——資料系統》《蒙古文學學科史——研究系統(上、下)》《蒙古文學學科史——教育系統(上、下)》共三卷本共五冊組成,以專題形式梳理和闡釋了蒙古文學學科史基礎性問題。本卷為《蒙古文學學科史——教育系統(上、下)》,主要探討、論述了蒙古文學學校教育、課程體系以及學位論文等內容。迄今為止,國
本書以徐枕亞的小說創(chuàng)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綜合性視角詳細解讀徐枕亞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特征。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展開論述:徐枕亞的創(chuàng)作道路、徐枕亞的小說理論、徐枕亞小說的敘事特色、徐枕亞小說的人物與情節(jié)模式、文化場域與徐枕亞的創(chuàng)作轉型、徐枕亞小說的文化意蘊和時代意義。試圖結合晚清民初文學文化的變化軌跡,揭示徐枕亞小說創(chuàng)作對傳統的
七絕是唐代十分流行、雅俗共賞的一種詩體,在唐人留存的五萬余首詩中,據施子愉先生以《全唐詩》中存詩一卷以上的詩人的作品統計,七絕的數量占第二位,僅次于有唐一代作為“試帖詩”的基礎的五律,可見其創(chuàng)作之盛。本書是從作者多年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積存下來的有關唐詩的著作中選錄出來的,早已成為唐詩賞析類選本中的權威版本。作者新穎別致
本文稿收錄宛敏灝早期著作、未刊稿、散見論文、書札為主,主要由現在市面已不見的著作《張于湖評傳》《宋四十詞人述評》《唐宋詞選》以及詞學論文和論詞書札五部分組成。論文約三十篇,大體包括四組:一是以《張孝祥年譜》為代表的張孝祥研究系列,二是《為吳潛辨誣》《吳潛年譜》兩篇長文,三是在《語文學習》等刊物上發(fā)表的中學詩詞教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