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鶴齋叢書》、《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叢書》,六集,收書四十種,七十四卷。所輯經(jīng)說、雜史、金石、筆記均為篇幅短小罕見之書,非本叢書較難找到。除個別宋明人著作外,大都為清人著述。自著《勇盧聞詰》及《張忠烈公(煌言)年譜》亦刊入第1、4集。其中朝鮮人著作2種,從中可見中朝文化交流。清人七弦河上釣叟所撰《英吉利廣東入城始末
本書是清代學者錢泳于道光時期所作筆記雜考,記述了清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學術、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原書稿共六冊,具體內(nèi)容為:記邊疆及外國之歷史與風土人情;記金石碑帖、書畫、器物;記異事與異聞;記作者見聞之人;作者的雜記、雜考;作者的詩文。這是本書的次整理影印,書前附有解題。
影印文獻匯編。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號蕓閣,又號羅霄山人、薌德,晚號純常子,江西萍鄉(xiāng)人。生于廣東潮州,成長于官宦家庭,為陳澧入室弟子。光緒十六年進士,授編修,擢升翰林院侍讀學士。中國近代著名愛國詩人、詞家、學者,在甲午戰(zhàn)爭時期主戰(zhàn)反和,并積極致力于維新變法運動,是晚清關鍵人物之一。本書輯錄文廷式著述及相
本書為成都東軟學院的教師論文集,收錄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社科方面的文章共計93篇,內(nèi)容涉及: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外語教學、校企合作課程開發(fā)、課程思政探索、民辦本科院校繼續(xù)教育、高校安全保衛(wèi)工作、大數(shù)據(jù)、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翻轉(zhuǎn)課堂、農(nóng)產(chǎn)品孵化、文化符號在產(chǎn)品設計中的應用等,集中展示了成都東軟學院教師的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所著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并列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度蔟S隨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前四集各十六卷,《五筆》僅為十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它對后世產(chǎn)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度蔟S隨筆》內(nèi)
本書是晚清大學者俞樾的全集,以《春在堂全書》光緒末年最后刻本為底本,參校光緒十五年等刻本整理,增輯了《春在堂全書》尚未收入的日記(同治六年至光緒二年)、書札、《課孫草》、《薈蕞編》、《耳郵》、《嘯香館筆記》及部分題跋、題記等文字,新增了150多萬字的篇幅,是搜羅最為全面的俞樾作品全集。全集分編為三十二冊,后附俞樾研究資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百部經(jīng)典·曹操集》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魏武帝集》為底本,參校馮惟訥《詩紀》、嚴可均《全三國文》、丁福!稘h魏六朝名家集·魏武帝集》、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六朝詩》,參考中華書局《曹操集》《曹操集譯注》,擇善而從。本書編排次序,參考《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中華傳統(tǒng)文化百部經(jīng)典·曹操集》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魏武帝集》為底本,參校馮惟訥《詩紀》、嚴可均《全三國文》、丁福!稘h魏六朝名家集·魏武帝集》、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六朝詩》,參考中華書局《曹操集》《曹操集譯注》,擇善而從。本書編排次序,參考《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魏武帝集》次序,而略作調(diào)整。先詩后文,再《孫子兵法注》
本書為武漢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策劃的《珞珈博雅文庫》之通識教育文化系列。本書為一本論文集,內(nèi)容為2019級的學生在基礎通識課的學習過程中所寫的優(yōu)秀論文的集合。全書由古希臘哲學、物理世界、生命領域、科學方法四大部分組成,均為武漢大學院系學生代表在學習完《自然科學經(jīng)典導引》這門基礎通識課后所寫的優(yōu)秀論文集的匯總。本書為武漢大學
朱軾(1665-1737),字若瞻,號可亭,江西高安市村前鎮(zhèn)艮下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經(jīng)學家、文學家。任浙江巡撫時,首創(chuàng)用"水柜法"修筑海塘,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滴跬瞥缰祆鋵W說,朱軾為當時朝廷御用程朱學派的重要代表。軾工古文,學宗橫渠,著有周易注解、周禮注解、儀禮節(jié)略、歷代名儒循吏傳等,《清史列傳》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