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任公語粹(簡體本)》內(nèi)容簡介:本書涉及哲理、政治、國家、學術(shù)、社會、教育、宗教和藝術(shù)八個方面的內(nèi)容,闡述了梁啟超先生對上述領域的觀點與看法,其中蘊含諸多的人生道理,啟發(fā)青年修身養(yǎng)性、提升自我。本書既是認識和研究梁啟超的重要參考資料,又對當今青年提升自我修養(yǎng)具有積極的學習意義。
本書分新文體·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兩編。內(nèi)容包括:《西學書目表》后序;沈氏《音書》序;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十章;夏威夷游記(節(jié)選);紹介新著《原富》(節(jié)選);少年中國說;呵旁觀者文;過渡時代論;釋革;飲冰室詩話拾遺等。
本書選編了康有為有關傳統(tǒng)學術(shù)批判、中國文化批評、文學現(xiàn)象評論、中西文化比較等四方面的批評論著共61篇,其中短篇論文、信函等均全文照錄,一些長篇論著則做了些節(jié)選。
本書內(nèi)容包括:《論不變法之害》《論變法不知本原之害》《呵旁觀者文》《少年中國說》《十種德性相反相成義》《論公德》《論自由》《論進步》《敬告國中之談實業(yè)者》等文章。
《陳其泰史學萃編》共九卷,約300萬字,包括:(一)《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二)《史學與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qū)W通論》;(四)《再建豐碑:班固與<漢書>》;(五)《梁啟超評傳》;(六)《范文瀾學術(shù)思想評傳》;(七)《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八)《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九)《學術(shù)史沉思錄》。匯集了陳其泰教授
《章太炎全集》共二十冊,上海人民出版社編,王仲犖、姜亮夫、徐復、章念馳、王寧、馬勇等整理。包含章太炎一生的著作、書信、演講、談話、翻譯、年譜等共計680余萬字,涉及經(jīng)學、文字音韻學、諸子學、西學、醫(yī)學等各個領域,全面呈現(xiàn)章太炎治學論政之面貌。不僅有助于全面了解他一生的政治活動和學術(shù)思想,對研究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與學術(shù)史都具
本書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吳其昌為恩師梁啟超所撰寫的傳記。當時吳氏擔任武漢大學歷史系主任,隨校西遷四川樂山,患肺病而咯血,仍強自振作,應約著作此書,寫到一半就去世了。但這半部《梁啟超傳》,數(shù)十年來影響著無數(shù)讀者。陳寅恪讀后感慨頗深,特為撰寫文字一篇。 該書雖然是梁啟超的傳記,但著眼廣大,不是汲汲于記錄傳主的生平而已。它以開闊
《新民說》是梁啟超在(清)光緒二十八(1902年)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用“中國之新民”的筆名,發(fā)表在《新民從報》上的二十政論文章。1916年部分收入《飲冰室文集》;1936年收入中華書局出版的《飲冰室合集》,同年并出版單行本《新民說》。梁啟超認為,中國欲圖振興,必須從“新民”下手。所謂新民,就是提高中國的全民素
貫通中西思想的《大同書》,醞思較早,而正式成書較晚。康氏自稱早在1884年就開始演大同主義,1885年就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類公理》。1898年秋,康有為在日本時,已有稿本20余篇,1902年避居印度時,*后成書。《大同書》初名為《人類公理》,它是康氏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大同書》全書共30卷,約20萬字,分為10部,
《梁啟超/“大家精要”叢書》介紹了梁啟超(1873~1929),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清末資產(chǎn)階級報刊宣傳家。其思想以儒家為主,雜以道、墨、法、佛各家。呼吁解救青年的“精神饑荒”,提倡“新民”,培養(yǎng)國人“國民”資格。重視“積極的自由精神”“尚武”精神。主持《時務報》,將其辦成維新派影響大的機關報。大力介紹西方資